《如果》
拉迪亚德·吉卜林
如果周围的人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
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
如果众人对你心存猜忌,
你仍能自信如常并认为他们的猜忌情有可原;
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
或遭人诽谤却不以牙还牙,
或遭人憎恨却不以恶报恶;
既不装腔作势,亦不气盛趾高;
如果你有梦想,而又不为梦主宰;
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
如果你坦然面对胜利和灾难,
对虚渺的胜负荣辱胸怀旷荡;
如果你能忍受有这样的无赖,
歪曲你的口吐真言蒙骗笨汉,
或看着心血铸就的事业崩溃,
仍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重新攀登;
如果你敢把取得的一切胜利,
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孤注一掷,
面临失去,决心从头再来
而绝口不提自己的损失;
如果人们早已离你而去,
你仍能坚守阵地奋力前驱,
身上已一无所有,
唯存意志在高喊“顶住”;
如果你跟平民交谈而不变谦虚之态,
亦或与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敌友都无法对你造成伤害;
如果众人对你信赖有加却不过分依赖;
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
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
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之人!
拉迪亚德·吉卜林 (1865—1936) 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如果》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经典作品,以下是对它的分析: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成为一个真正成熟、坚强且有道德的人的种种品质和境界,强调了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人生境遇时,如他人的误解、成功与失败、财富的得失等,应保持冷静、自信、宽容、坚韧等品质,以达到精神上的完善和人格上的独立。
结构层次
- 全诗通过一系列以“如果”开头的条件句,从不同方面逐步阐述理想人格的特质。每一段都围绕一个核心品质展开,如第一段强调面对他人的非理性攻击时要保持冷静和宽容,最后一段总结,当具备了所有这些品质,就拥有了广阔的精神世界,成为真正的人。
艺术特色
- 排比手法:大量使用“如果……你能……”的句式,形成排比,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感染力,也让诗人所倡导的各种品质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 对比手法:诗中存在许多对比,如胜利与灾难、敌与友、平民与王侯等,通过对比突出了在不同情境下都能保持正确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性,更全面地展现了理想人格应具备的特质。
- 象征手法:“天地”象征着广阔、宏大的境界,代表着拥有这些品质后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世界”则象征着个人所拥有的完整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空间,意味着通过修炼这些品质,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
情感表达
- 诗人以一种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口吻进行叙述,情感真挚而深沉。既像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教诲,又像是一位智者对世人的真诚告诫,充满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美和对人们追求精神成长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