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红岩春秋(119)

改造一一二七烈士陵墓工程纪事

昔日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之旧中国,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凋敝,外侮不绝,生民涂炭。人民祈愿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富强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社会自由平等。我党顺天应人,吊民伐罪,无数仁人志士同气相求,誓同生死;前仆后继,求仁得仁,共创人民共和国。反动派不甘败灭,造恶不悛,逆天暴物,残民以逞。繇是,函括共产党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之三百余位革命志士,贯次遭戮于歌乐山下。尤以重庆解放前夕,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渣滓洞、白公馆两个集中营之集体大屠杀极至惨烈,旦夕之间,尸山血海,二百余革命志士以身殉国;尤以同月二 十九日松林坡之三十二烈士顾笑授命极至哀壮,其时距重庆解放仅十余小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先烈秉精忠,求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于国运维艰中挺身而出,蹈锋饮血,解民倒悬,进步、正义、光明、意志,克胜反动、邪恶、黑暗、死亡,烈火华章,彪炳千秋。

解放后,人民群众收殓先烈遗骸,感怀其同功一体,生既合德死应同寝,遂筑陵合葬于此,膜拜吊祭,昭示来者。陵墓于一九五四年俶成,其后于一九五五年造立茔前纪念碑,一九八六年全市各界捐资塑造烈士群雕像于纪念碑原址。陵园坐西向东,背倚峰峦,俯眺嘉陵,林木苍翠,绿荫浓密,尘嚣不染,幽静肃穆。迄今迎纳祭陵凭吊者约2500万人次,追思先烈仗节死义,功德浩然,内缵承千古民族之精神,外志合五洲寰宇之弘道,莫不感心动念、瞻敬肃恭,堪为示教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之圣地,睿化无数华夏子孙。

去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党员因坟封围栏石质风化蚀损,且色泽灰暗、饰观简率故,叙哀难尽,倡议改造烈士陵墓。全市党员其应若响,输财赍助,我部勖勉其行,慎重其事,嘱咐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任持营改,重庆歌乐山文化实业开发公司谨承造筑。工程始于本年二月二十五日,竣于七月一日。

竣役之烈士陵墓,以汉白玉材质替换坟封原青石围栏,六十七根寻杖望柱与六十六扇栏板连环相扣,拱卫墓茔;以黑色花岗石材质替换原青石墓碑,两侧配列汉白玉浮雕副碑,气象庄严;原墓碑迁留于墓庭后部,并行造立先烈名牒碑刻,传遗铭迹。望柱饰祥云纹,寓意先烈赤忠浩气,义贯日月而名垂宇宙;寻杖柱面饰刻梅花簇簇,铁骨冰心,凌寒留香,寓意先烈情操刚絜,高风亮节,坚韧不拔;栏板纹饰纪念花环,细腻清润,洁白素雅,寓意先烈人格贞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谓三不朽。先烈长眠歌乐山,其捐身徇义之丰功懿德,不独歌乐山因之名重天下,又以天下因之仰敬歌乐山,则渝州亦因之誉闻天下。山有时倾,泽有时竭,先烈碧血,丹心不灭,正如日星河岳,丰碑深刻,盛德垂不朽。

烈士陵墓改造竣工之日,适逢我党八十五周年华诞。勒石颂勋,表彰忠烈,缅慰英灵,述诸后世,砥砺万代。属辞比事,谨铭。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公元二○○六年七月一日

标签: 歌乐山 红岩 汉白玉浮雕 克胜 铁骨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