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兼具晋人含蓄与唐人骨力——赵孟頫行书《蜀山图歌》高清完整版

《蜀山图歌》是赵孟頫晚年(约60岁后)创作的题画诗行书作品,现存世仅存清末拓本,原迹已佚。据清代那彦成家族收藏记录及保定莲池书院刻石记载,该作品原为赵孟頫观览蜀地山水画作后所题,诗中“我昔西川曾泛舟”一句引发真伪争议,启功曾据此质疑赵孟頫生平未涉足蜀地,但亦有学者认为此句或为虚拟抒情。

全诗共60句,以蜀地山川为叙事主线,融合地理意象与历史典故,如“剑阁去天才五尺”“蚕丛鱼凫去我久”等句,既描绘蜀道险峻,又借古喻今,抒发人生漂泊之叹。诗末“阳春白雪和皆难”更暗含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与赵氏“书画同源”理论形成呼应。

赵孟頫书法以“二王”为根基,晚年吸纳李邕笔意,形成“圆融遒媚”的典型风格。《蜀山图歌》拓本可见以下特征。笔法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转折处多用“衄挫”法,兼具晋人含蓄与唐人骨力。

结体字形修长,疏密对比显著,体现“计白当黑”的空间意识。章法行距宽绰,字间呼应紧密。

赵氏60岁后书风渐趋苍劲,《蜀山图歌》中字,线条提按幅度增大,笔势外拓,与早年《洛神赋》的秀逸形成对比。陈继儒题跋称其“抖擞生平碑版之笔”,李流芳亦评“骨力苍然”,均指向晚年技法的高度凝练。

真伪考辨的两派观点

质疑派以启功为代表,依据有二:其一,赵孟頫生平未见入蜀记录,诗中“西川泛舟”或为虚构;其二,部分字形与赵氏晚年稳健书风不符,疑为后人摹写失真。

支持派则从风格学角度论证:明代陈继儒、李流芳题跋明确肯定其真实性,二人曾亲见赵氏真迹,具备鉴赏权威性。笔法细节符合赵氏晚年特征,一些字与《仇锷墓志》笔意一致。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标签: 蜀山 唐人 赵孟頫 行书 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