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酉阳籍诗人李亚伟获“艾青诗歌奖”!酉阳童年是他的隐形诗眼

近日

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仪式举行

酉阳籍诗人李亚伟的作品

《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李亚伟四十年诗选》

获得第二届“艾青诗歌奖”

授奖词

出离而且轻逸,质感而又形上,在看似松弛的修辞中,承载着对于历史与文明的多向探究。李亚伟曾是当代中国诗歌变革运动的弄潮儿。从当年的《中文系》,到近十余年的“河西走廊抒情”的系列诗章,他四十年的写作中坚持了精神的超越和语言的高蹈,实现了从颠覆到重构的高维度的自我重塑;以宁少勿滥、精耕细作的风骨,创造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时空穿越感和卓越承载力的当代写作范式。

有鉴于此,授予李亚伟之《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李亚伟四十年诗选》第二届“艾青诗歌奖”。

——第二届“艾青诗歌奖”评审委员会

李亚伟,1963年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是“莽汉”诗歌流派创始人之一。创作过《男人的诗》《醉酒的诗》《空虚的诗》《航海志》《野马与尘埃》《河西走廊抒情》等长诗和组诗,出版有诗集《豪猪的诗篇》《红色岁月》《酒中的窗户》《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以及文论集《诗歌与先锋》、文化随笔《人间宋词》等;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2005年度诗人奖、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诗歌奖、首届屈原诗歌金奖等。

“夏日的雅浦泉水流潺潺,木桥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李亚伟印象中的童年栖息地——酉阳。李亚伟与记者谈起酉阳的山水与烟火如何悄然浸润了他的诗魂。

“我小时候最早住在县城雅浦泉边上,雅浦泉水和贯穿县城的河水紧紧相连,那里有一座木桥,泉水和河水水质清冽,水量充沛,是附近居民的生活活动中心。”李亚伟回忆起童年时光,“从泉孔向上,向下最远可以到群力电站,那是我和伙伴们玩耍的乐园。对我来说,那里充满了多彩的人情和无数的故事。”

在李亚伟的童年印象中,这座木桥总是充满美好的回忆。晨光熹微时,浣衣妇人的棒槌声与孩童的嬉闹声次第苏醒;暮色四合际,大人们呼唤顽童归家的声浪里裹着亲昵的愠怒。“那时的酉阳,是小孩子们自由成长的乐园。”李亚伟描摹着记忆中的精神原乡,“木桥连接着两岸的生活,妇女浣衣,孩童戏水,民风朴实,自由浪漫,连大人对顽童的嗔怪都带着亲昵。”

回忆童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诗人,眼中不由得漾起了顽皮的光:“小时候经常惹事,被大人逮住问:‘小家伙,你哪家的’,但是我们被逮住也不慌,歪着脑袋反问‘老家伙,你又是哪家的’,倒把大人们气得直乐。”这种亲昵的纵容,现在想来竟是种奢侈的教养。李亚伟说,酉阳的“粗放”“自由”赋予他最初的创作基因

“县城很小,一个成年人几乎认识县城的每一户人。当时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日后从事写作。”李亚坦言,彼时并未预见自己会走上创作道路,但小城特有的文化生态已悄然埋下伏笔——熟人社会的质朴交往,山水滋养的自由心性,与长期开放的县图书馆共同构筑起精神成长的沃土。“二中求学时,几乎每位同窗都揣着借书证,这对养成我的阅读习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当被问及诗歌作品中的酉阳印记时,李亚伟坚定地表示:“我的诗里没有‘酉阳'二字,可每个文字都带着这里的晨露。”原来,那些赤脚奔跑的夏日、与街坊邻居“老家伙”“小家伙”的嬉骂,早已化作诗歌的骨血。

“中国其实主要是县城文化,县城下接乡村,上连都市,是中国文化、物质甚至新旧社会习俗的中转站。县城文化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关键之处,是一个国家的榫卯之处。”李亚伟说,“所以当我进入更广阔的诗歌领域时,城乡文化的差异确实给我带来了冲击,但也正是这种差异,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原来,四十年前在此嬉笑玩闹的少年,他笔尖流淌的酉阳记忆,已经以诗性语言将小城的自由与浪漫锻造成时代诗篇。当《中文系》的声浪在文坛激荡时,人们忽然发现:那座横跨泉河的木质廊桥,早已在诗句中生长为连通浪漫与现实的精神栈道。

记者 喻琳丨编辑 唐宇

值班 任桂容丨总编辑 陈杰

往 | 期 | 推 | 荐

学校、幼儿园违反将从重处理!4月15日起施行

酉阳生态之变:大美山水成为富民“绿色银行”

陈文森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家乡酉阳2群

标签: 诗歌 艾青 酉阳 艾青诗歌 李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