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557首
候鸟与人
文/刚毅
即使山再耸险
海再惊澜
宇宙苍茫漫无边
归巢的方向
纵管云涌雨骤
纵有荆棘万千
你毅然高翔于天
勇敢向前执守信念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自然与人的现实强张力对比考量,揭示生存及生命的意义。诗人用候鸟的正与崇洋媚外者的反进行对比陈述,让读者看到了候鸟的坚毅与果敢,亦看到了崇洋媚外者的背信弃义,贪图享乐的本性。诗人高屋建瓴,视野及思维开阔,以独特的视角和极具概括性的语言将这两者区分开来,又形成生命的张力,这就好比一个人生选择题,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一目了然。诗人从生命的本性出发,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既是揭示,又带有强烈的抨击。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追求。从现实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人们的警示,更是对顽强生命的赞扬。接下来,沿着诗人的构思对这首诗做深入的解析。全诗结构、层次分明,是便于读者理解诗歌的。
先看第一节,诗人将焦点放在候鸟身上,因为候鸟有归巢的执念,所以它们无惧山高水长,无惧路途遥远,有一颗永往直前的心。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候鸟人格化,将人类的某些品质注入到候鸟身上,以候鸟的行动验证这些可贵品质的存在,然后又反作用于人。就是因为候鸟有“归巢的方向”,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信念加行动,让候鸟达成目标。这崎岖的过程,即是最朴素的生存及成功哲学。这一节写得短而有力,言语带着无穷的能量,催人奋进。
再看第二节,诗人将书写的焦点转移到人,确切地说是一些崇洋媚外者。诗人从反问他们的变化,到直陈他们变化的事实,这是一次人性的拷问与揭露。首先,诗人怀疑他们的炎黄基因在消失,在突变,这为下文的陈述做了铺垫。紧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极具冲击力的字眼揭露了崇洋媚外者的丑陋嘴脸,诗人强烈的抨击是家国情怀的彰显,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底线的坚守。面对崇洋媚外者的丧失骨气,贪求虚荣,信奉外国月亮圆,沉迷花天酒地,这是极为令人看不惯和唾弃的地方。而他们做得最决绝的事是“弃国籍,背离祖宗/屈膝摇尾乞怜/栖当异国“玩”犬,这是对他们丧失骨气,贪求虚荣最直观的证明,也是鞭笞。这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个性及社会责任感。最后的“多少临终病榻前/隔海唤儿无声还,思泪尽干”,这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不能不让人反思。诗人在这节精准的概括及总结,如洪钟大吕,指向明确,给某些人敲响了警钟。最后是第三节,诗人陡然将候鸟与人放在同一节作对比,结论极具张力。
最后是第三节,诗人陡然将候鸟与人放在同一节作对比,结论极具张力,“一个忠贞坚韧/一个渺小可怜”,从诗人列举的事实看,那些谄媚阿谀者实不如鸟,已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底线。有的人一心报国,而有的人甘当摇尾乞怜者,形成鲜明对照。
这首诗,以事实为依据,诗人用极具冲击力的语言,精准定义了候鸟与崇洋媚外者的行为特点,集中反映了候鸟与人的精神面貌,而旁观者该向谁学习,可谓一目了然。从这首诗的行文结构来看,采用分总模式,营造比较阅读的环境,使读者能更好的领悟诗歌精髓及为人要义。诗人写这一题材的诗歌,或许是看到了社会上或者网络中一些令人不耻的现象,有力地揭示,也是为了让一些人悬崖勒马,回归正道。诗人义正词严地表达,既是有底气,又是有责任的表现,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这首诗如警示檄文,值得反思。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杨少威,笔名刚毅,北京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联盟会员。著有原创作品《诗耕素笺》诗集,系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藏本诗集;入选图书有《当代文学百家》、《2022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等;15首精选作品,被辑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集邮纪念册《文脉传承,盛世典藏》。《中国诗歌》、《南北作家》、《苏州文学》等刊皆有其作品收录。曾获“2023年度全国十佳网络诗人”荣誉等。诗创作品尽求意境美与风格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