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2025年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第11一12题。(共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食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念”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1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已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第11~12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引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本词展现了词人由“醉”到“梦”再到“醒”的心路历程。他壮志难酬,“挑灯看剑”中的之情,并未被梦境中的美好所消解,而是在“②”一句中变得更加凝重深沉。

13.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结合这句话,赏析本词中的画线句。(3分)

答:。

三、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第11~12题。(共5分)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免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十五从军征》用两个数字“十五”“八十”写出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久,用一组问答表现了主人公由①到的心情,用四种事物“②”“雉”“谷”“葵”描绘了主人公家中③的景象。

四、阅读《卖炭翁》完成第11~12题。(共5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本诗先叙述卖炭翁生活的①,接着讲述他专选冰雪天去长安城卖炭,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结果却遭到②,一车炭最终仅换得少许纱绫。

12.好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刻画人物形象又离不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诗中选择两句精彩的细节描写,分析其对刻画卖炭翁形象所起的作用。(3分)

答:。

五、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11~12题。(共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①”极言行走之快,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数,特别突出词人的“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写词人酒酬之后胸宽胆壮,表达了词人②的渴望。(2分)

12.简要解释词中三个典故的含义,并分析典故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①群童抱茅②雨水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根据题干中的“穿竹林而去”可定位到诗的第②段,南边村庄里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没力气,居然狠心在“我”眼前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故第①空可填:群童抱茅。根据题干中的“布食”“娇儿”“连绵的”可定位到诗的第③段,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踏破了(因为)房屋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下个不停,故第②空可填:雨水。

12.①“三重”茅被风卷走.侧面烘托出深秋时节,狂风呼号,气候恶劣,突显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暗示着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②“千万间广厦”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和博大胸襟,彰显出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赏析。“三重”是虚指,写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一方面,侧面写出了风的大;另一方面,也暗示诗人非常在意被卷走的茅草,诗人如此在意是因为生活非常穷困,物质上比较据,由此可知“三重”极言当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凄惨、悲凉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况惨烈,民生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担忧。“千万”是虚指,写出了广厦之多。诗人希望有很多的广厦来庇护天下的寒士,让他们有一个能遮风挡雨、安居乐业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关怀和个人崇高的理想。

二、11.①惆怅郁闷②可怜白发生

12.示例:画线句虽然只说战马的飞奔和弓箭的惊鸣,留下将士策马射箭、冲锋陷阵等战斗场面不说,但是形成的将士英勇无畏、词人意气昂扬等美感,更大更深更真切。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需弦惊”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雕弓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本句描写战争场面,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此时,作者将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富有美感。

三、11.①示例:期望失望②兔③示例:荒凉破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①空,根据“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知,主人公此时对家人的情况一无所知,心情应该是“期望”的。然而后两句乡里人的回答:“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让主人公的心情转为“失望”。第②③空,根据“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家中的景象是荒凉破败的。

12.示例:①悲伤痛苦的老兵②思乡忧国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理解,注意仿照“感时伤世的诗人”这一结构,将答案组织为四字词语加人物的形式。第①空,《十五从军征》中,主人公在回家的路上,得知家人都已去世,他感到无比的悲伤和痛苦。所以“泪落沾我衣”中的“泪”是主人公悲伤痛苦的体现。据此可概括为:悲伤痛苦的老兵。第②空,《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将军和征夫都因思乡而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里的“泪”是将士们思乡、忧国的体现,据此可概括为:思乡忧国。

四、11.①艰辛和贫困②宫使的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诗的第1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描绘,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第2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后四句则写了卖炭翁被掠夺的结果。

12.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茶茶十指黑”写两鬓斑白的卖炭翁,因常年伐薪烧炭,致使面部十指都被熏黑,满身灰尘,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苦不易,以及年老体弱仍不得休息的辛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贫困的卖炭翁深冬时节,还只穿着单衣,但依然希望天气再寒冷,此以便炭能卖贵点的反常心理,一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极端困窘。

五、①卷平冈②重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左牵黄……千骑卷平冈”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卷”,翻卷之意,展现了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壮观出猎场面。下片作者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已呢?表达了词人对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为国尽忠)的渴望。

2.“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成边)“射天狼”(“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里表达了自已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这三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标签: 古诗词 秋风 鉴赏 茅屋 鉴赏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