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教与乐教的德育补充作用
1. 情感因子的延伸
诗教和乐教通过生动有趣的抽象形象,激发儿童的直觉和第一印象感受。这种情感的延伸,使得德育不再局限于理论概念,而是通过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例如,通过一首描绘善良行为的诗歌,儿童不仅能理解善良的定义,还能感受到善良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自愿地去践行善良。
2. 自愿完善人格魅力
诗教和乐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儿童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自愿地去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自愿的行为,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持久地影响儿童的道德水平。
二、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1. 情感陶冶与行为塑造
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与德育具有行为习惯的相似性。通过美术教育中的具体教育过程,德育得以产生综合性效果。美育的情感陶冶和德育的行为塑造相结合,使得道德人格得以升华。例如,通过一幅描绘友谊的画作,儿童不仅能感受到友谊的美好,还能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去维护友谊。
2. 内驱力与精神价值
在本质内涵上,美育和德育从属于素质教育的体制内。通过美术教育,儿童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激发内在的驱动力和精神价值。这种内驱力和精神价值,使得儿童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上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具体教育过程中的德育综合性
1. 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音乐、诗歌等),使德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一首描绘诚实守信的诗歌,结合一幅描绘诚实行为的画作,儿童能够全方位地理解和体验诚实的意义。
2. 实践中的道德体验
通过具体的美术活动,儿童能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例如,通过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画作,儿童不仅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提升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