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地图在南海标注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2025 年 4 月 15 日,北京外交部蓝厅,一场例行记者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神情严肃,言辞坚定地再次重申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有力地砸向那些试图歪曲事实的势力:南海,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早已被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这是铁一般不容篡改的事实。然而,谷歌地图却好似一个任性的孩子,“破罐子破摔”、屡教不改,公然将中国南海名称标注为 “西菲律宾海”,这种行径无疑是在挑战中国的底线,无视国际公理。
回溯这件事的起源,早在 2024 年 12 月,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首都马尼拉召开记者会时,那模样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得如同中了彩票一般。他首次向众人展示了谷歌地图上 “西菲律宾海” 的所谓新标注,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宣称这是一场 “历史性胜利”。要知道,这片一直被称为南中国海的区域,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主权根基,如今却突然被部分域外势力人为地赋予了新的政治符号,这背后的意图实在是耐人寻味。随后,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也跳了出来,公开对谷歌公司表示感谢,声称其 “维护国际法”,但这一表态就像纸糊的房子,瞬间被中国外交部无情驳斥,因为他们的行为完全是颠倒黑白,毫无事实依据。
其实,谷歌地图的 “变脸” 戏码并非首次上演。早在 2015 年,它就曾应菲律宾的无理请愿,像个被操纵的木偶一样,移除了黄岩岛的中文标注,这一行为就如同在历史的画卷上随意涂鸦,破坏了原本清晰的主权印记。而到了 2023 年,它又将克里米亚标注为 “俄罗斯领土”,这种看似中立的地图服务,实则早已沦为某些国家地缘博弈的工具,在不同地区的标注问题上,肆意摆弄,搅乱局势。
而在 2025 年 2 月 4 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谷歌公司立案调查,原因是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本以为谷歌会在这个敏感时期谨言慎行,收敛自己的行为,可谁能想到,它却在此时再度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踩红线,将南海标注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这种 “顶风作案” 的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中国为何要对谷歌进行立案调查呢?这背后的原因可远比地图标注复杂得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谷歌安卓系统在全球市场可谓是 “一家独大”,占据了 77% 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市场,它更是凭借专利壁垒,如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形成了垄断之势。2024 年,中国手机出口量达到了 7.43 亿台,其中 90% 都搭载了安卓系统,这就好比一片茂密的森林,大部分树木都来自同一个品种。谷歌通过强制预装 GMS 服务和广告分成等手段,每年从中国市场获利超百亿美元,这无疑是在利用其垄断地位,大肆收割中国市场的 “韭菜”。
更让人担忧的是,谷歌还构建了一个庞大的 “数据帝国”。它的广告业务通过神秘的纳尼亚计划,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整合用户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凭借这些数据,谷歌能够操控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让众多企业在这个市场中如同被牵着鼻子走的牛,失去自主选择权。2025 年 3 月曝光的 “绝地之蓝” 协议更是将谷歌的不良行径暴露无遗,协议中明确显示,谷歌与 Meta 合谋压制竞争对手,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中国出海企业广告支出成本暴涨 122%,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其行为已经严重触碰了中国反垄断的红线。
再把目光转向菲律宾,它为何如此执着于 “西菲律宾海” 的称谓呢?这得从南海那无与伦比的地缘价值说起。南海,这片广袤无垠的海域,面积达到 210 万平方公里,宛如一片巨大的蓝色宝藏库。它蕴藏着 194 亿立方米可燃冰、200 亿吨油气资源,这些资源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璀璨明珠,等待着被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南海还扼守全球 60% 的海运通道,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英国国际法专家安东尼・卡蒂在《南海的历史与主权》中明确指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有 120 年的欧美档案为证。”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菲律宾却妄图通过所谓的国际法来模糊历史权利,这简直就是在白日做梦。2025 年 1 月,中菲第十次南海问题双边磋商中,中方态度坚决,严正指出菲方侵权挑衅活动,要求其停止炒作争议。然而,菲律宾却像一个倔强的孩子,不听劝诫,转而寻求外部支持。而谷歌地图的标注调整,恰恰成为了其 “法律战” 的一环,双方相互配合,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非法目的。
在这场博弈中,谷歌的处境就像在悬崖边跳舞,十分微妙。中国市场虽然在其全球收入中占比不是最大的,但却是全球最大的安卓设备市场。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谷歌就如同失去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其全球业务布局将受到极大影响。斯坦福大学法律教授罗纳德・吉尔森就曾表示,谷歌现在正在走钢丝,它既想讨好美国政府,在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上听从美国的指挥,又不愿彻底得罪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这种骑墙策略在地图标注事件中暴露得淋漓尽致,谷歌在中国保留南海标注,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标注为 “西菲律宾海”,试图通过这种两面派的做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可这种做法最终只会让它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这场地图名称标注风波,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图标注问题,但实际上背后是数字时代的新型主权博弈。中国也并未坐以待毙,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中国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起自主地理信息体系,就像为自己打造了一把坚固的保护伞。2024 年发布的《南海航海图》已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用,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南海主权维护上的决心和实力。2025 年 3 月,中国与东盟启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积极推动建立区域地理信息共享机制,旨在通过合作,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谷歌来说,或许真的到了该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的时候了。在国际事务中,尊重各国主权是基本的准则,任何试图挑战主权底线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