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怀化有戏·村歌嘹亮⑧ | 张健生:用歌声为乡亲们送上文化“加餐”

4月12日,“怀化有戏·村歌会”会同赛区第二场擂台赛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来自会同三中的音乐教师张健生以一曲饱含深情的村歌惊艳全场,他凭借扎实的唱功与真挚的情感表达,摘得本场擂主桂冠。

这位扎根乡镇教育一线的“追声者”,用近30年的执着与热爱,成就了在乡村舞台上为乡亲们歌唱的梦想。

(图为4月12日怀化有戏·村歌嘹亮会同赛区第二场比赛擂主张健生)

张健生的音乐之路始于家庭的耳濡目染。父母是小学老师,常在家中哼唱革命歌曲,年幼的他在潜移默化中对唱歌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90年代初,父亲赴北京旅游时,带回的一台索尼随身听,成为他接触音乐世界的“钥匙”。这台珍贵的设备陪伴他度过了少年时光,也让他通过耳机感受到了音乐的无限魅力。

真正点燃梦想的是当地农民歌手在乡里大礼堂唱响民歌时,张健生被那质朴而动人的声音深深震撼。“那一刻,我渴望站上乡村舞台的种子就此埋下。”张健生说。

(图为4月12日怀化有戏·村歌嘹亮会同赛区第二场比赛现场 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

逐梦路上有荆棘。

带着对乡村舞台的向往,张健生读高中时踏上了专业声乐学习之路。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中,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他初尝成功喜悦。随后,却在专业学习中遭遇挫折。

赴长沙向大学声乐教授求学时,他被直言“唱歌全是毛病,比白纸更难教”,提喉、压喉等问题成为横在声乐之路的大山。

(图为4月12日怀化有戏·村歌嘹亮会同赛区第二场比赛现场 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摄)

为克服提喉,他在睡觉时用木棍撑开牙关;面对压喉困境,他反复听辨录音、逐句打磨,将每一次挫折化作前行的动力。

回忆起声乐学习的时光,张健生坦言,曾因自卑与迷茫一度动摇,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选择坚持。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担任乡镇教师,仍始终如一追梦。借助网络资源自学,从音乐教授的教学录像中领悟发声奥秘,在日复一日地揣摩与实践中寻找突破,他的演唱水平逐步提高。

(图为4月12日怀化有戏·村歌嘹亮会同赛区第二场,张建生在比赛现场)

在乡村教学的空余时光,张健生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文艺演出和“村晚”,开心地为乡亲们歌唱。同时,利用声乐专业知识,指导镇、村文艺团队创作、改编村歌。

“生命不息,歌唱不止。”张健生表示,很高兴能够通过村歌会的舞台,走进田间地头,用悠扬的歌声为辛勤劳作的乡亲们送上文化“加餐”,虽已过不惑之年,他将带着对音乐的赤诚,不忘初心、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标签: 声乐 怀化 杨博 张健生 张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