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杜少华 兰琨 关洪磊
4月17日,在潜江市2025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潜江市公安局通报了三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提醒市民要严守信息防线,转账必核身份,警惕“馅饼陷阱”,慎交网络好友,若是被骗立即报警。
高回报炒股是诈骗
在案例一中,李某在某K歌软件上认识朱某,在聊天中慢慢熟悉后,朱某谈及自己能够分析一些股票数据并保证盈利,李某根据朱某推荐的股票购买两次后赚到了钱,便开始加大投资,在两个月时间内分13次给朱某安排指定的人送现金,共计96万元,最后发现无法提现时,才知被骗。
“有‘漏洞’‘高回报’‘有内幕’的炒虚拟币、炒股、打新股、炒黄金、炒期货、博彩网站等,都是诈骗。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轻易相信传说。”警方分析,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骗取其信任,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刷单返利是诈骗
在案例二中,谢某在某视频APP上观看直播时,点开了兼职相关信息,与客服联系后接到了一笔刷单任务。谢某扫码购买某餐饮电子消费券返利,诈骗分子以银行卡未开通扫脸支付、无法返现为由,诱导谢某多次刷单,之后谢某不但没有收到佣金,连本金5000元也没有收回。
“消费券被诈骗分子快速转卖变现,初期小额返现获取信任,后期以‘系统卡单’‘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继续充值。”警方分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兼职赚钱的短视频,精准设套,再在视频中展示虚假成功案例和返利截图,强调“正规平台交易”增加可信度,要求受害者购买知名品牌电子消费券,诱导将消费券密码发送至“客服”指定渠道,最终不仅拿不到佣金,还会被骗走本金。
异常低价的商品有风险
在案例三中,学生程某在某二手平台上挂卖游戏账号,被诈骗分子以买账号为由,先提供虚假网址,声称在提供的网址上交易更安全,后以打入的钱无法提出被冻结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受害人程某信以为真,分三次打款被骗6000元。
“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对异常低价的商品提高警惕。”警方分析,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络购物交易平台上发布低价出售物品的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要求受害人私下转款,还会编造收取运费、货物被扣要交罚款、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一步步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随后把受害人拉黑。
“守护群众‘钱袋子’,我们始终在线!”潜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张军说,刑侦支队将以零容忍态度严打诈骗犯罪,持续强化预警劝阻、破案攻坚和宣传防范。若市民或身边人遭遇可疑情况,请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