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青年人撞上青年人:当科技的狂想曲撞上生命的挽歌

【冬岛杂谈】

——真诚希望车企都能看到此文

当科技的狂想曲撞上生命的挽歌,小米SU7的30天如同被按下快进键的魔幻现实剧:

3月29日深夜,德上高速上燃烧的车架吞噬了三个年轻女孩的芳华,惨烈的一幕,至今让人难以释怀。

当日,雷军正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做着谦卑式发言,“当初造车时大家都说小米来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在整个行业的努力下,技术、用户消费习惯、产业链等都非常成熟了,所以小米来得正是时候。”

图片源自网络 金融界报道雷军参加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

事隔两天后,雷军发文表示“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并“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4月5日黎明前,广东湛江乡道上,25岁小伙陈某驾驶小米SU7与对向车道一辆两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轮电动车两名驾乘人员当场死亡,小米电车起火燃烧。

小米汽车4月11日就此事故发布情况说明时称:经查,驾驶员不是车主本人,且处手动驾驶状态,据初步了解,相关火情是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严重挤压和变形起火,再引燃事故车辆。

毋庸置疑,本次撞击,让两个幸福家庭戛然断裂。

图片源自网络网络 警方通报事故始末

4月6日,停更数日的雷军对小米司庆15年发布简短微博:“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4月13日,微博话题#SU7坠崖车主再提小米SU7MAX并致谢雷军#冲上热搜。

去年12月,车主“森山”驾驶刚买的小米SU7 Pro,载家人前往巩义市某景区时,车辆在急转弯处失控坠崖。车顶严重变形,但乘员舱框架完整,最终,一家四口除老人轻微骨折外,其余人均仅受擦伤。

钢铁之躯竟托起了一家四口的重生希望。

图片源自网络 车主“森山”和女友与新车合影

4月17日,河南青年时报“观象”视频报道:3月21日,福建泉州市,一辆小米SU7以超140公里时速,将一位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的26岁女孩撞成重伤。

疑似受害者妹妹哭诉:“我再没有姐姐了”,4月14日这一天成为家人缅怀姐姐的忌日。

图片源自河南青年时报“观象”视频4月17日报道截图 疑似本次事故中的“姐姐”

这些碎片化的场景,在社交媒体上交织成一张巨网——有人痛斥“智能驾驶杀人”,有人欢呼“国产电车救世”,更多人则在热搜的更迭中陷入困惑:为何同一辆车,既可以是死神的镰刀,又化身为命运的安全绳?

这或许正是智能时代最尖锐的悖论:当我们用算法重构出行方式时,技术的双刃性从未如此赤裸

小米SU7的NOA系统在116公里时速下提前2秒预警,却要求人类在生理极限内完成接管,本质上是将安全责任转嫁为一场神经反应的赌博;而坠崖事故中坚如堡垒的车身结构,又印证着工程学对物理定律的驯服。

这种矛盾并非偶然,而是整个行业在“颠覆传统”与“敬畏生命”间摇摆的缩影

一提起绿色出行,除了步行,除了“新能源”,难道不应该涵盖技术革命本该惠及的鲜活的生命吗?

车企们高喊着“重新定义汽车”,却常常忘记重新定义安全的标准——当雷军以“200码轻松刹车”的表演赢得掌声时,碰撞测试中车门解锁失效的质疑已被流量冲刷。

公众的愤怒与

宽容同样值得玩味。

德上高速事故后,“车门锁死”的控诉如野火燎原,人们用“理性”审视每一个技术细节;而当坠崖车主含泪感谢小米时,评论区又涌动着“国货之光”的感动。

这种情感的撕裂,恰似古人所言“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是人心冷漠,而是信息洪流中,个体的悲喜终将沦为数据的尘埃

但更深层的焦虑在于:我们是否正在用对科技的信仰,替代对生命的敬畏

当车企将事故归因于“驾驶员未握方向盘”或“第三方电池起火”,当声明中“配合调查”成为责任切割的标准化话术,那些消逝的生命似乎只是技术迭代的必然代价。

然而,真正的释怀不应是麻木,而是清醒。

回望汽车工业史,从福特Pinto车油箱缺陷到高田气囊危机,每一次安全革命都始于鲜血的警示。

资本追逐着“颠覆”“革命”的叙事,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准自动驾驶”;用户沉溺于科技乌托邦的幻象,在NOA模式下松开方向盘拍摄炫技视频;监管体系困在燃油时代的框架里,默许着“实验室安全”与真实风险的鸿沟。

但值得庆幸的是,悬崖边的幸存者用伤痕印证了工程的力量,湛江逃逸司机的落网彰显了法网的重量,而每一次舆论的沸腾都在倒逼行业撕开营销的面具——正如李书福所言,汽车革命不是手机故事的复刻,它需要更厚重的技术沉淀与更谦卑的伦理自觉

或许,我们追问“小米何时成为特斯拉”的间隙,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让科技回归守护者的本质

当车企学会将“失效安全”设计刻入基因,当用户教育不再是免责声明而是生存指南,当监管机构以动态标准取代静态认证,智能汽车才能真正跨越“福祸相依”的诅咒。

那些逝去的生命不应是财报上的减值计提,而应成为行业觉醒的碑文——毕竟,在算法的世界里,最珍贵的代码永远是对人性的忠诚

当年轻人撞上年轻人立此为证,智能驾驶时代的春天何在?

标签: 生命 挽歌 科技 狂想曲 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