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广西山歌手的对歌视频在网络上频频走红,山歌手们往往只需思考几十秒的时间,就能即兴创作出一首歌词工整押韵又诙谐幽默的山歌,而且腔调接近口语,十分接地气。特别是对歌环节,你来我往的对唱妙趣横生,让众多山歌爱好者越听越着迷。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网络上已有不少用AI写歌的成功案例,这也不禁让人好奇,AI能否创作出地道的广西山歌?
4月14日,记者来到鱼峰公园,邀请2013年广西山歌王、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鱼峰歌圩”代表性传承人陆连芳和2025年广西山歌王、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日红,与“AI山歌手”一决高下。
陆连芳(中)与AI软件进行山歌“对唱”。
广西山歌的韵味是押韵和方言
不同地区的山歌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陆连芳介绍,广西山歌旋律优美婉转,常采用当地民间音乐元素,音域适中,便于传唱;歌词富含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常用“咧”“嘹”“啰”等方言衬词收束,使山歌更显活泼欢快。
现场,陆连芳即兴创作了一首山歌示范:“广西如今是歌海,八桂处处起歌台。我向世界发邀请,欢迎八方贵客来。”
“按照山歌创作规范,第一、二、四句的尾字‘海’‘台’‘来’必须押同一个韵。”陆连芳解释,如果改成“广西如今是歌海,到处都是好风光”,“光”字与第一句尾字就不押韵了,也就减少了整首歌的韵味。
此外,广西山歌的结构也有一定讲究,普遍采用四句七言体,遵循“2/2/3”的词组分拍规律。陆连芳创作了一句“不会/唱歌/慢慢学”,并逐词逐句解释:“‘不会’是一个词组,‘唱歌’是一个词组,‘慢慢学’作为一个完整乐句,中间可插入‘哎’‘哟’‘喂’等衬词作为过渡,这样既保持节奏规整,还可以增强韵律感。”
精彩的“人机对歌”
随后,记者特意安排了一场广西山歌王PK“AI山歌手”的“人机对歌”。
AI创作的山歌。(手机截图)
“创作一首邀请游客来柳州旅游的山歌,要求四句七言。”记者在AI软件里输入需求,约10秒后,AI就给出了答卷:柳江春水碧如绸,邀客来斟糯米粥。莫道龙城千里远,紫荆花下醉歌喉。同时还附上专业注释:押韵采用“绸—粥—喉”的方言韵律,运用柳州古称“龙城”,末句“醉”字双关,既指油茶醇香,又喻山水迷人。
对于这首AI山歌,陆连芳评价道:“‘斟粥’太文雅,老百姓都说‘吃粥’;‘莫道’也可以改成更口语化的‘莫怕’。”
随后她即兴“回敬”一首:“柳州处处好风光,百里柳江似画廊。今天来到柳州走,以为错路进苏杭。”
当记者把陆连芳的歌词输入AI软件后,系统立即“对歌”,“莫怪客疑到苏杭,柳江本比画图长。劝君更饮螺蛳粉,三日唇留山水香。”
对此,陆连芳又逐句提出修改建议:“第一句‘山水秀丽像苏杭’更自然;‘画图长’太文艺,改成‘柳江碧水远流长’更顺口;‘饮螺蛳粉’不符合日常说法,我们都说‘吃粉’;最后一句改成‘回家三天嘴还香’既通俗又好记,老百姓更容易传唱。”
一场“人机对歌”结束,陆连芳认为,AI基本掌握了广西山歌的创作规律,却很难写出百姓生活的真实滋味。
AI写歌偏文艺
歌手创作接地气
“山歌不用笔来写,舌头一卷就出来。”这句俗语道出了许多山歌手将生活见闻即兴转化为歌词的能力和智慧。当传统的口头创作遇上新兴的AI技术,广西山歌王如何看待?
今年3月,95后山歌手刘日红在广西山歌王争霸赛上获得“广西山歌王”称号,不少粉丝称赞其“歌词的文采和格局都不错”。谈及AI山歌,她认为AI创作的歌词较有文采,不过更偏向诗词,过于含蓄。“山歌歌词和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山歌既要有赋比兴,也要让百姓听得懂、接地气。”
随着AI技术的广泛运用,对AI创作的理性看法和包容在山歌手中普遍存在。陆连芳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上新安装的AI软件,“我创作遇到瓶颈时,AI或许能提供些灵感,我也能不断进行‘投喂’及训练。”陆连芳表示,但AI暂时无法展现山歌真正的魅力——将生活点滴和内心的喜怒哀乐用山歌唱出来,传唱出生活本真的味道。
“很多山歌手不需要华丽的舞台,田间耕作时、围炉闲谈时、集市赶圩时,信口就能对歌。这些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让山歌得以代代相传。”陆连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