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两 晋 南 北 朝》
[玫瑰][玫瑰][玫瑰]历史其实很搞笑!今天的文章将带你轻松涨知识。如果觉得我这个历史小编有趣,别忘了点赞点关注哦,咱们一起探讨那些“古人”的奇葩事!快来围观吧![比心]
公元349年,东晋的将领褚裒像个勇敢的骑士,挥剑北伐,目标直指后赵。然而,事与愿违,随行的部将王龛在战场上被后赵的李农击败,褚裒只能无奈地带着残兵退回广陵(今江苏扬州),这场北伐就像一场未能上演的精彩话剧,以失败告终。
时光荏苒,352年,东晋的另一位将领殷浩决定重振雄风,率领一众将领如陈逵、蔡裔、谢尚等,勇敢地踏上北伐之路。他的背后还有会稽王司马昱的鼎力支持,毕竟司马昱可是当时的“权臣之王”,想借此机会削弱征西大将军桓温的权力。
这一次,晋军的目标是许昌,然而守将张遇的心思却像秋天的风,变幻莫测。原本是后赵的将领,冉魏取代后赵后,张遇心生不满,选择投降东晋。但谢尚和他接触时没能打好关系,结果张遇很快就翻了脸,拒绝让晋军进入许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与此同时,另一位后赵将领姚襄投降东晋,和谢尚会面后得到了热情款待。于是,谢尚与姚襄联手,准备再次进攻许昌。此时,冉魏已经被前秦灭掉,前秦皇帝苻健得知晋军的进攻后,立刻派丞相苻雄和将领苻菁率领两万大军前来救援。
在诫桥(今河南许昌东南),晋军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晋军惨败,死伤惨重,谢尚的北伐军几乎全军覆没,姚襄只得丢弃辎重,勉强将谢尚护送到寿春以南的芍陂。
殷浩得知谢尚的失败后,心中暗自焦急,只好撤兵,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然而,殷浩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为了筹措第二次北伐的军费,甚至解散了太学,真是为了北伐不惜一切代价。
殷浩在泗口驻军,同时派河南太守戴施驻守石门,荥阳太守刘遯守仓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甚至试图拉拢苻健的大臣,想让他们刺杀苻健,结果却只是一场空想。
他对姚襄的信任逐渐减弱,甚至试图刺杀他未果,最后将他调到北边的蠡台,准备让他作先锋。可谁知,姚襄却在暗中策划反叛,传递假消息,导致殷浩中了埋伏。
殷浩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却在山桑遭遇姚襄的埋伏,惨遭重创,逃回谯城后又遭遇惨败。姚襄得意洋洋,渡过淮河屯兵盱眙,甚至向建康(今南京)告状,桓温见状,暗中窃喜,立即向朝廷上书,要求罢免殷浩。
最终,殷浩被贬为庶人,北伐的梦想就这样破灭,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后果与启示
在殷浩的北伐失败后,桓温趁机发起了自己的北伐,结果也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殷浩的北伐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显示了当时东晋内部的复杂斗争。
这场历史闹剧告诉我们,勇气和决心固然重要,但在权谋与策略面前,若无高明的智谋和良好的关系,最终的结局可能只会是徒劳无功。古代的北伐故事,不仅是战争的历史,更是人心与权力的博弈,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分享与倾听!愿您在字里行间找到灵感,期待下次再见![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