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大汶河
砖舍拦河闸工程
孙其昌
汶水安澜筑巨工
长堤横锁气尤雄
防洪抗旱千畴润
截蓄调流万象融
岸绿堤平飞鹭影
河清闸耸映霞红
泰肥百姓齐称颂
治水丰碑耀鲁中
2025年4月15日于砖舍拦河闸
作者简介
孙其昌,笔名子耕,山东肥城人,文学爱好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肥城市文联名誉主席、桃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发行诗集《乡情放歌》《岁月风景》《桃乡之歌》《都君新韵》,“ 诗与影 ”专集《肥子国里好风光》《天南地北好风光》,桃文化专著《桃文化初探》,创作了《肥子之歌》《桃花在来的路上》《最可爱的人》等40多首歌曲,各类作品多次获奖。
《咏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
赏析
杨衍忠
深读孙其昌先生《七律·咏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深受教益,感慨万端。这首七言律诗,以雄浑笔触描绘大汶河治理工程的壮美图景,展现水利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时代诗篇。下面从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两方面进行赏析:
一、建筑美学的诗意转化。
首联以“安澜”“横锁”等刚健语汇勾勒工程全貌,将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升华为镇守江河的巨龙意象。颔联以“千畴润”“万象融”的虚实相生手法,将防洪抗旱、截蓄调流等实用功能转化为润泽万物的生命韵律。颈联巧妙运用“岸绿堤平”“河清闸耸”的空间构图,使鹭影与霞光在水平线上下交相辉映,形成富有张力的视觉诗行。
二、治水智慧的当代诠释。
孙其昌先生突破传统咏水诗对自然力量的被动描绘,通过“巨工长堤”等现代意象,展现人类改造自然的理性光辉。尾联“泰肥百姓齐称颂”以朴实语言道出民生根本,使千年治水智慧在鲁中大地焕发新生。结句“治水丰碑”既是对大禹精神的遥相呼应,更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情礼赞。
全诗在严守七律平仄、韵律、对仗的基础上起承转合,在格律中注入现代工程美学,在古典诗韵里奏响时代强音,堪称传统诗词形式表现现代工业题材的成功尝试。通过水利工程这一特殊视角,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从对抗到对话、从征服到共生的文明演进轨迹,堪称孙其昌先生“桃乡放歌”创作体系中又一座里程碑。
赏析人简介
杨衍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理事,泰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肥城市诗词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