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青河路社区,居民正在演唱歌曲《青河路社区居民公约》。(全媒体记者盖煜摄)
4月17日,外卖骑手正在中央郡小区门前扫码查看楼栋分布图。(全媒体记者盖煜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在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青河路社区,情景剧《居民好管家》火热上演。这场由街道、社区干部与各族居民共创的剧目,生动再现物业经理与居民的矛盾化解过程,展现社区党委基层治理创新成果。该剧在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获评2024年乌鲁木齐市“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优秀案例。
青河路社区管理中央郡商住小区25栋楼及沿街商铺。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新就业群体需求,创新推出“1335居民管家工作法”。按照“一楼栋一管家”模式,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发动党员干部担任“居民管家”,带动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实现从政府“独角戏”到共治“大合唱”的转变。
居民管家工作法:把居民的心牢牢拴在一起
“邻里和睦勿争吵,包容理解乐陶陶。婚姻嫁娶需留意,喜事莫收高额礼……”4月17日,在青河路社区活动室内,居民田禾正带着邻居们合唱歌曲《青河路社区居民公约》,歌曲是田禾和社区党委书记张丽丽根据社区推行的“1335居民管家工作法”创作的,唱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大小事,包括邻里关系、知法学法、移风易俗、消除安全隐患、反诈宣传、文明规范等。
田禾对社区的信任,源于2016年冬天。当时,他身边七八名热爱文艺的老党员来到社区,想申请一间老年活动室。张丽丽为大家递上茶水,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经过与小区物业多次协商,最终腾出一间约6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老年活动室,贴墙做了隔层柜子,添置了凳子,墙面安装了镜子,还购置了舞蹈练功架子,社区将活动场地布置得有模有样。
“正是这份‘有求必应、有事必到’的态度,把我们的心牢牢拴在了一起。”田禾说,现在这份《青河路社区居民公约》歌词就贴在小区宣传栏内,进出小区的居民都能看到,还会随口哼唱几句。
“1335居民管家工作法”是青河路社区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探索出的新路子,“1”是坚持党建引领,两个“3”分别是健全三项机制、搭建三个平台,“5”是开展“五个优化”服务提质行动。该工作法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城乡社区工作法。
2023年夏天,6号楼居民关于“开设小区侧门”的诉求成为检验工作法的试金石。居民管家团队开启“巡诊”模式,连续7日在不同时段蹲点记录人车流量;邀请物业、商户代表“会诊”协商,最终开设了一个带智能门禁的便民通道。这种将居民从“观众席”请上“决策席”的事例,就是情景剧《居民好管家》表演的原型。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里,37本“民情日记”整齐排列。翻开泛黄的纸页,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居民的一桩桩“关键小事”――这些珍贵的文字,正是由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居民管家”队伍,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入户”的生动见证。
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青河路社区美团站点、物流企业集聚,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通过实施“亮号速达”工程、开展技能赋能和暖心服务,推动这一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平顶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何疆之有个习惯,那就是步行上下班,走在街面上,看到哪条街没扫干净、哪个护栏有破损,就第一时间拍照发给街道负责同志和所属社区,正因为如此,社区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何疆之的这个习惯启发了青河路社区主任穆新梅,新就业群体不正是基层治理的“移动传感器”,让快递员的电动车变成“民情收集站”、外卖骑手的保温箱贴上政策宣传单、理发店的镜子成为“微心愿”公示栏……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创新,也将为社区带来大改变。
“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最在意的就是时间,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协商不合适,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先为他们做些暖心的事,等他们信任我们以后,再邀请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穆新梅说。
此前,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启动了“亮号速达”工程,即通过完善小区标识系统,切实解决外卖、快递等新就业群体在老旧小区“寻址难”的问题。
穆新梅和张丽丽一拍即合,她们首先联合物业对中央郡小区25栋楼、49个单元进行摸排,对6张污损、脱落的楼栋和单元号牌进行修复,随后制作小区楼栋单元指引图,标明每栋楼、每个单元、每个驿站、每处电动车临时停车区和充电站具体点位,将其张贴在4个出入口处,并在旁边附上“一码速达”二维码,外卖骑手和快递员不仅可以现场查看,还可以扫码保留在手机中,方便精准定位,提升配送效率。
除此以外,社区干部还会趁外卖骑手休息时,去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难处。
“有次我在驿站里休息,社区干部来和我聊天,我就给他提了下艺术培训类课程比较贵,我想让女儿学习美术,但暂时负担不起的事。”外卖骑手商建国说,过了几天,社区干部找到他,说帮他联系了小区附近的瑞语芊言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让他的女儿每周六去免费学美术。
这一个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新就业群体的心。前不久,穆新梅被拉进一个名为“微光骑士”的微信群,群内是周边站点的68名外卖骑手,大家在群里主动发言,想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外卖骑手程鹏飞送餐途中,用手机拍下市第88中学门前破损路面。青河路社区接报后,迅速联动明醇团城市管家,将青河路33处坑洼路段全部修复平整。作为奖励,程鹏飞获得10积分,可在辖区商户兑换免费理发、视力验光服务,或享受餐饮折扣。
在积分激励机制推动下,治理共同体不断扩容:外卖骑手变身“安全巡查员”,走街串巷随手拍隐患;水果店主担任“邻里调解员”,化解商铺纠纷。更令人欣喜的是,3名京东快递员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正是共建共治共享最生动的注脚。”穆新梅说。
“1+4”共治体系:激活社区治理“一盘棋”
“根植人民、凝聚群众,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之源。要把‘让各族居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和支持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平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燕的这句话,为青河路社区打开了思路。
“我们创新构建了‘1+4’共治体系,由社区党委牵头,联合新业态企业、辖区商户、物业公司及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荷合空间’议事协商平台等,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张丽丽说。
“3月底,30号楼和31号楼的居民找到我们反映楼栋电梯经常出现故障,修了几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就把负责该小区的广汇物业经理杨东霞和季昌军等居民代表召集在一起,居民提出问题和诉求,物业和我们一起商议解决办法。”张丽丽说,最终他们和居民达成一致,决定申请维修基金对这两栋楼的电梯进行更换。
最近,在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支持下,新疆康乃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驻社区,新疆康乃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每年至少为社区100名老年人开展免费护理服务,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通过每月定期组织活动的方式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上个月,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我们举办了一场居民台球赛,这个月,他们计划带领新就业群体和党员去石人沟踏青。”张丽丽说。
除此以外,辖区商户也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灰姑娘发型定制店每周一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免费理发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入店理发可享受六折优惠;精亮眼镜中央郡店面向新就业群体进行免费验光服务;壁挂炉维修店为独居老人上门排查安全隐患;理疗店为周边女性开展免费理疗服务……
现在,社区已经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3场、新就业群体恳谈会3场、签订3份《四方承诺书》和104份《共驻共建协议》,推广“追锋商户联盟”公益服务平台,并搭建了“线上+线下”双服务平台,线上打通“一起益企”接诉即办服务平台,线下采取“驿站圆桌会”“微访谈”等形式面对面解决问题。目前已经收集解决居民诉求102条。
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从“单兵作战”到“各方联动”,青河路社区的变化证明:当党建红线串起社区治理“同心结”,各方力量便拧成了一股绳,基层社会治理也奏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