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山讯(记者 刘慧茹 车彤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武山县滩歌镇下街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地露天樱桃园已颇具规模,然而每年春季挂果期,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果子大量减产,严重制约了樱桃产业发展。如今,为破解这一难题,下街村在占地20亩的樱桃园里,掀起了一场搭建多防棚的热潮,为樱桃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下街村驻村干部汪琦凡介绍,滩歌镇下街村田园综合体一期搭建了7座多防棚,有效抵御了霜冻和冰雹等自然灾害,显著提高了村集体收入。经村“两委”商议,二期计划搭建13座多防棚,4月份已正式开工建设。站在田埂远远望去,一期的7座棚与二期在建的13座棚相互连接,仿佛为田野披上了一层整齐的“盔甲”,颇为壮观。
此次搭建的多防棚优势明显,它们更高、更大、更牢固,一座棚便能同时罩住几十棵果树。多防棚的使用不仅有效避免了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还延长了樱桃的生长周期,使樱桃错峰上市,避开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动,让果农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实实在在地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在多防棚搭建期间,下街村积极吸纳附近的闲置劳动力到樱桃园务工。这一举措实现了“双赢”:一方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汪琦凡满怀期待地说:“六月份果实成熟后,一部分将通过网络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另一部分会用于田园综合体的休闲垂钓和亲子采摘活动,丰富产业业态。”
夕阳西下,余晖为棚架镀上一层金边,工地上的敲打声与枝头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奋进的田园交响曲。新搭的棚架在余晖中熠熠生辉,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村民们所言,从过去“看天吃饭”的无奈,到如今“科技护航”的底气,下街村的樱桃大棚不仅护住了枝头的果实,更架起了产业振兴的新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小小的大棚正编织着乡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