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跛足道人的歌声是一种苍凉的温柔
《红楼梦》里那个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一开口总是暴击:一首《好了歌》道尽人间世相,苍凉而又扎心: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他的歌是嘲讽世人还是慈悲呢?
他知道世人都放不下功名、钱财、爱情,他也知道你夜不能寐地焦虑,他更知道你在人前微笑、人后叹息!
但他只是轻轻唱“怎么好”“怎么了”!
我们真的要全然放下所谓“忘不了”的东西,选择“躺平”吗?
还是我们要看见自己的执念,也看见执念背后的荒芜,不再“我执”。
2. "忘不了"的,是我们在用一生填补的空缺
曹雪芹写"唯有功名忘不了""只有娇妻忘不了""只有儿孙忘不了"……
"忘不了"三个字,这都是人之常情啊,也是任何时代,人类通有的心理症结。
现代社会,人们忘不了社会比较,所以拼命买房买车鸡娃;
忘不了被爱的渴望,所以在感情里患得患失;
忘不了对衰老的恐惧,所以用滤镜和医美对抗时间;
但《好了歌》的智慧在于:它不批判欲望,而是让我们看见欲望的虚无。
就像蒋勋先生常说的:"执著不是错,但执著而不自知,才是痛苦之源。"
3. "了":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自由的开始
"好"与"了",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人生密钥。
"好"是拥有,是追逐,是红尘的热闹,
"了"是放下,是看透,是心灵的留白。
蒋勋曾说:"《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它既让你看到'好'的绚烂,也让你看到'了'的必然。"
就像我们的人生:
年轻时拼命争取,中年时患得患失,晚年才懂得顺其自然才是真。
正如宋词《虞美人•听雨》所写: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其实,"了"并非是终点,而是让生命回归本真的契机。
4. 现代人该如何学习"好”与“了”的智慧
钱买得到高级营养品,但买不到好好吃一顿饭的快乐。
对爱情:"婚姻不是救赎,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决定一起走一段路。"
对焦虑:"你不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只需要回到最初的自己。"
对于“好”,不过度执着,“忘不了”的适度放下!
《好了歌》显然不是教我们看破红尘,而是教我们——在红尘里,活得不慌不忙。
5. 结语:生命终究是一场温柔的"好”与“了"的过程。
蒋勋曾说:"《红楼梦》是一本慈悲的书。"
而《好了歌》,就是那一声轻轻的叹息——
它不责怪你的放不下,只是轻声地提醒着你:
或许某天,当我们不再被"忘不了"困住,才能笑着接上一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当下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