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牧”歌嘹亮 “畜”势起飞

在呼伦贝尔的广袤大地上,新巴尔虎左旗的草原如同一幅绵延无尽的绿色画卷,孕育着无限生机。2023年9月25日,内蒙古左旗牧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左旗牧场)在这里诞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升起草原新的希望。

该公司坐落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塔日根宝力格嘎查,距离阿木古郎镇镇区仅10公里。这里拥有67500亩天然草原,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自然的魅力,为其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站在草原上极目远眺,湛蓝的天空与碧绿的草地在远方交汇,成群的牛羊星星点点散布其中,如诗如画般的草原牧歌景象,而这也正是左旗牧场发展的天然根基。

全产业链探索

开启发展新篇

左旗牧场深知,畜牧养殖是其发展的根基,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左旗牧场通过人工种植羊草15000亩,为草原增添了一抹新绿。羊草,这种优质牧草,不仅是牛羊的美味佳肴,更是改善草原生态的得力助手。它根系发达,能够牢牢固定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增加青贮饲料地500亩,青贮饲料富含营养,能够在冬季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食物,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从而缓解草原的承载压力。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左旗牧场将目光聚焦于华西牛种质基因库的建设,华西牛,这个凝聚了中国农科院43年心血的优良品种,具有诸多显著优势。18月龄体重可达900公斤,日增重1.8kg,肌内脂肪含量达18%,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受胎率高达92%,犊牛成活率达97%,繁殖能力强,为种群的扩大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耐粗饲、抗寒热,适应能力出色,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茁壮成长。

左旗牧场不断完善基因库,扩大华西牛种群规模,增加核心群数量。2024年,该公司在呼伦贝尔成立华西牛种公牛站,这一举措犹如在畜牧业的版图上插上了一面旗帜,标志着其在华西牛种业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利用500头基础母牛开展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工作,截至当年8月31日,已成功完成冷配385次。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牧场工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和对科技兴牧的坚定信念。他们积极探索全基因组分子育种和胚胎移植技术,这些前沿技术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大门,不断扩大养殖区域覆盖面,推动畜牧业向科技化、现代化迈进。

今年,该公司计划接犊300头,截至4月9日已顺利完成首批100余头犊牛的集中繁育,平均体重达80—90斤。通过实施“早吮乳、早补饲、早运动、早建档”的四早培育法,犊牛日均增重1.2kg,生长效率较本地牛种提升了40%,为后续养殖工作开了个好头。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公司对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工作人员对每一头犊牛的精心呵护。

“三变”孕新生

畜牧迎转型

在发展的征程中,左旗牧场立足自身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积极推进“三变”改革,这一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塔日根宝力格嘎查的每一个角落,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这片草原上,资源变资产,就是将塔日根宝力格嘎查的天然草原等资源,通过合理的评估和整合,转化为公司发展畜牧业的资产,让沉睡的资源焕发出新的价值,将原本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源,变成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资金变股金,该公司通过租赁西门塔尔牛等方式,将资金投入到畜牧业发展中,转化为股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农民变股东,当地的83户牧户以土地经营权、自有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公司,成为股东,从传统的畜牧业从业者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在联农带农机制创新上,该公司与塔日根宝力格嘎查深度合作成效显著。2024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3万元,依照合作社章程向77户279名成员每股分红750元,户均增收10870元,还为成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910人次,共计27.8万元。这一系列举措,让牧户们切实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极大地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三变”改革和华西牛产业的带动下,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时,左旗牧场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该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渠道,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合作社则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分散的牧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牧户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对草原和畜牧业的熟悉优势,为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模式的成功构建,让各方优势互补,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共同推动着当地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

实施两大工程

打造优质 “肉库”

2025年春季,对于左旗牧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重点实施两大工程,这两大工程犹如两台强劲的引擎,推动着左旗牧场在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这个春天,左旗牧场全面推进品种改良工程,这是一场提升牲畜品质的关键战役。为了提升牲畜生长速度,牧场采用投放种公牛、开展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将这些优质基因精准地传递给下一代,预计将牲畜生长速度提升15%。这不仅意味着牲畜能够快速成长,早日走向市场,还能为牧场节省更多的养殖时间和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为了提高肉质等级还为牲畜量身定制了营养套餐,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摄取到充足的养分,从而使肉质更加鲜美、营养更加丰富。优化养殖环境,为牲畜提供宽敞、舒适、卫生的生活空间,减少疾病的发生,让牲畜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进一步提升肉质品质,预计将肉质等级提高2个档次。

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牧场组织了专家团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专家们就像一座座智慧的灯塔,照亮了养殖人员前行的道路。他们深入养殖一线,手把手地教养殖人员如何正确投放种公牛、如何精准开展人工授精,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确保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培训中,专家们还会分享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理念,解答养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除了品种改良工程,左旗牧场还启动了现代畜牧业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这是一项关乎牧场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计划新建标准化棚圈、牛舍隔离墙,购置饲料搅拌机、饲草粉碎机等关键设备。标准化棚圈,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材料,能够为牲畜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宽敞明亮的空间,良好的通风和保暖性能,让牲畜在里面能够自由活动,健康成长。牛舍隔离墙的建设,则是为了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保障牲畜的健康。

饲料搅拌机、饲草粉碎机等设备的购置,将大大提高饲料加工的效率和质量。饲料搅拌机能够将各种饲料原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确保每一口饲料的营养均衡;饲草粉碎机则可以将粗硬的饲草粉碎成适合牲畜食用的细小颗粒,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减少浪费。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实现养殖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及初步勘界工作,这标志着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牧场还同步推进草场改良与华西牛种质基因库建设。计划通过轮牧制降低30%草场载畜量,轮牧制就像一场有序的草原舞会,让牲畜在不同的区域轮流吃草,给草原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实现年内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的目标,通过科学的处理方式,将牲畜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草原施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争当行业先锋

走向广阔市场

回首左旗牧场的发展历程,从2023年成立之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在畜牧业领域的稳步前行,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奋斗的汗水,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创新的力量。通过全产业链的探索,它在畜牧养殖与生态改善之间找到了平衡,让华西牛的优良基因在这片草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三变”改革的推进,让传统畜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致富,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而2025年启动的两大工程,则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了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内蒙古左旗牧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满怀信心,立志成为北方牧区现代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它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种业振兴为突破口,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它也将继续完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从养殖、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打造优质畜牧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让“左旗牧场”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加强与牧民的利益联结,带动更多牧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共同富裕。

左旗牧场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它会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继续书写农牧业发展的壮丽篇章,成为行业内的一面旗帜,引领北方牧区走向现代化转型的新征程。

标签: 左旗 宝力格 三变 左旗牧场 种质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