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墨痕深处,歌声起

五十年光阴,在岁月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于人生旅途却是半世沧桑。从年少之时幕后执笔,到古稀之年台前放歌,是我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跋涉。每一步都踏着时代的节拍,每一程都书写着人生的诗行。

记得那个冬日,公社空地上一派热闹。公社宣传队正在表演我创作的“三句半”。当演到“小伙子掘泥像捞豆腐,大姑娘挑担像飞燕过”时,热烈的掌声响起。那时的我,是躲在幕后的节目创作者,常跟随着宣传队走村串户,看表演者在挖河工地的飞尘中演出、在打谷场的稻香里歌唱。而我灯下反复推敲的作品,化作田间地头赢得掌声的表演,这成为我与土地的诗意对话。

新华社发

参军后,我带着这份热爱走进了部队宣传队,而军旅生涯将我的创作淬出了别样的锋芒。在军营里,我创作了《战士的心愿》《探亲路上》《新房里的风波》等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军人的赤子之心。当我创作的节目在军区后勤部文艺汇演中获奖时,我站在后台,看舞台上聚光灯照亮参加演出的战友们青春而刚毅的脸庞,内心涌起别样的满足。

退伍后,我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我创作的“崇明山歌”表演唱,既有泥土的芬芳,又含江风的清凉,在系统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赢得掌声。多年来,我早已习惯在幕后默默耕耘,为表演者提供“艺术食粮”。每当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在舞台上鲜活起来、看到节目的获奖证书,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转眼间,我已退休多年。本以为会继续在幕后沉寂,却不承想生命给了我一个惊喜的转折。那一天,有位朋友说我的嗓音条件不错,邀请我加入他的演出队担任独唱。我本想推辞,可当我常唱的那首《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时,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这首歌,我曾在网络世界和KTV里反复吟唱,却从未在演出舞台上放声高歌过。

第一次站在为敬老院老人演出的舞台上,台下老人们的目光汇聚在我身上,我有些紧张,但更是激动。然而,当第一句“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脱口而出时,所有的忐忑瞬间化作了澎湃的情感。我看到老人们眼中的期待,看到有位老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打起拍子,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站在台前的感觉如此美妙。从此,我开始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型。

如今的我,依然在写着、唱着。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不再只是躲在幕后,而是勇敢地走到了台前。台下的掌声,令我分外感慨:其实,艺术从来不分幕前幕后,就像长江水入海时在咸淡交融处激荡出壮阔的浪涌。我深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所处的位置,而在于是否能够真诚地表达自我。从幕后到台前,墨痕深处,歌声起,这五十年的路程可谓漫长,于我而言却又仿佛才刚刚启程。因为艺术永远年轻,因为热爱永不褪色。

标签: 宣传队 江风 墨痕 墨痕深处 后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