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歌精髓:用身体读懂的「武功秘籍」
十三势总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换虚实需留意。炁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炁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炁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总歌》就像太极拳使用说明书,140字浓缩了三大核心:运动规律:虚实转换、腰胯主导、意领形随 。内在修养:气贯周身、松柔为本、动静相生 。终极目标:防身健体双修,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养生境界 。
对初学者而言,理解这些抽象口诀的最佳方式,就是结合具体的太极拳式子练习。下面以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为基础,带您逐条破译要诀。
二、逐条解析:口诀对应招式实操指南
1. 腰是总开关 → 云手(单式循环练习)
口诀验证:"命意源头在腰际"
动作要点: 双脚平行开立,重心右移时,左腰眼向后微收,带动右臂向左划弧。 重心回正时,右腰侧向前推送,引导左臂向右摆动。 想象腰部在画躺倒的"∞"字,手臂如同挂在腰上的钟摆。
常见错误:
错误:手臂主动挥舞导致耸肩
纠正:手扶胯骨练习,确保手臂摆动幅度≤腰部转动角度
养生价值:强化腰椎灵活度,预防久坐导致的腰肌劳损
2. 虚实分明 → 搂膝拗步(重心转换训练)
口诀验证:"变换虚实需留意"
科学解释:人体重心在脐下三寸(丹田),移动时如同倒沙子般平稳过渡 。
动作分解: 过渡态:后腿虚(脚尖点地,承重<30%),前腿实(全脚掌贴地)。 定势态:前七后三(前腿70%重量),膝盖与脚尖方向始终一致 。实战思维:假设对手踢击膝盖,虚腿可快速后撤,实腿如树根稳固 。检验标准:单腿支撑时,闭眼能保持3秒平衡即为合格 。
3. 气遍身躯 → 起势/收势(呼吸入门)
口诀验证:"炁遍身躯不少滞"
新手练习法: 双臂上举时:鼻吸气,想象气流从指尖→小臂→肩→丹田。 双手下按时:口呼气,意念从丹田→大腿→脚底入地三尺。进阶方法:手背贴墙缓慢升降,感受气息与动作的同步率 。松沉秘诀:下落时想象肩关节像冰块融化般下坠,手指如拂温水
4. 动静相生 → 白鹤亮翅(节奏控制)
口诀验证:"静中触动动尤静"
动态解析: 提手蓄势时(静):肌肉保持20%张力,指尖微绷如弓弦将发 。
展臂开合时(动):肩胛骨如鸟翼展开,但脊柱保持直立不动
呼吸配合:吸气蓄力(3秒)→ 闭气转换(1秒)→ 呼气发力(5秒)
意象训练:想象做动作时穿过粘稠的蜂蜜,培养控制力
5. 意念主导 → 搬拦捶(攻防意识培养)
口诀验证:"想推用意终何在"
三步意念法:
搬:手背外格,想象推开对方肘关节(意念在尺骨)
拦:掌心前推,假想化解直拳攻击(劳宫穴发热)
捶:中指领劲,意念力线穿透目标后方(如射箭穿透靶心)
安全练习:对悬挂的毛巾出拳,感受发力轨迹的直线性
6. 身正顶悬 → 金鸡独立(姿态校准)
口诀验证:"尾闾中正神贯顶"
三点一线法:
头顶百会穴虚向上提(如气球牵引)
下巴微收,使颈椎自然伸展
尾骨前卷,想象坐高脚凳
靠墙检验:后脑、肩胛、骶骨三点轻触墙面,膝盖与墙距≥15cm
养生原理:脊柱对位可缓解颈椎压力,改善脑部供血。
7. 松柔为本 → 如封似闭(丹田运用)
口诀验证:"腹内松净炁腾然"
腹腔训练:回捋时:腹部放松如充气皮球,膈肌下沉扩大肺活量。前推时:丹田微收,想象肚脐向后贴命门穴。触觉辅助:练习时单手轻按小腹,感受动作与腹腔的联动
8. 因敌变化 → 野马分鬃(实战应变)
口诀验证:"因敌变化示神奇"
推手应用:对方推右肩→右转腰卸力(化实为虚)。对方回撤时→左胯前送跟进(变虚为实)。反应训练:与搭档配合练习"听劲",闭眼感知对方力道方向
三、养生特别篇:重点式子与健康效益
| 倒撵猴 | 足少阴肾经 | 增强肾功能,改善腰酸 | 退步时脚跟先着地,重心如履薄冰 |
| 十字手 | 手厥阴心包经 | 调节心率,舒缓胸闷 | 双臂环抱时掌心照护膻中穴 |
| 海底针 | 带脉 | 缓解腹胀,收束核心 | 下蹲时命门后凸,如坐悬空椅 |
四、给初学者的黄金建议
1. 练习节奏:
晨练前搓热双手按摩腰部(唤醒命门火)
单式重复>套路演练(如云手左右各10次/组)
收势后静立1分钟,感受手掌胀热感(气血活跃标志)
2. 避坑指南:
膝盖痛?→检查是否过度追求低架,保持大腿与地面夹角≥45°
头晕?→检查是否屏气,牢记"起吸落呼"基本规律
肩颈紧张?→练习前做"肩部画圈"(正逆各10圈)
太极拳如同"移动的禅修",当您能把《十三势总歌》的要领融入日常练习,就会逐渐体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妙处。记住:进步不在于动作数量,而在质量。每天专注练习20分钟,远胜过心不在焉的一小时。三个月后,您定会感受到身轻体健、反应灵敏的变化——这正是古人所言"太极功夫在自身"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