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他被称为“平民歌唱家”,曾被批不会唱歌,天津是第二故乡

他被称为“平民歌唱家”

当年凭借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一举成名,更是和石油工人结下深厚感情。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歌唱家曾被老师批不会唱歌,叫说歌。

01

刘秉义出生河北秦皇岛,那时处于战争时期,日子过得很艰苦。

后来抗美援朝,年仅15岁的他弃笔从戎,他本想进前线作战,却意外分到了文工团。

之后便跟着部队奔赴前线,为一线官兵演出,从未学过唱歌的他,一点点跟着学习。

那时大多是在野外演出,面对极端寒冷环境,他从未退缩,每天坚持练习发声。

也正是这种艰苦的学习,让他进步很快,不久便成为团里骨干。

之后他还有幸被团里选中,获得了去朝鲜国立剧院学习的机会。

在那里他开始正式学习声乐知识,在老师教导下,他不但学习唱歌还学习话剧。

学成归来后,他继续跟团四处给战士们演出,大家都喜欢听他唱歌。

一次演出时,他遇到了同为文工团的演员郭露英,两人经常一起演话剧慢慢互生情愫。

后来回国后两人才确定关系,为了继续深造学习两人都决定报考院校,为各自目标奋斗。

1957年,刘秉义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声乐,而郭露英考上中央戏剧学院。

那时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这意味着两人要异地。

临别前两人直接领了结婚证,只是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同事们吃,并没有举办婚礼。

但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异地分居,自那以后他们只能用书信来寄托彼此的思念。

02

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基础比较薄弱,每次唱歌,老师都觉得他不是在唱歌而是在说歌。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每天早早起来练习发音,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老师肯定。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参加歌剧排练,当初他的朝鲜老师曾去莫斯科学习过,在他教导下,他也学会一些俄罗斯歌剧。

尤其他主演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颇受大家欢迎,也让他展现出了出众的歌剧天赋。

五年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成绩优异的他被中央歌剧院看中,邀请他加入。

与此同时,学校对他的表现也十分满意,为了给学校补充青年老师,学校希望他能留校任教。

最终为了感恩母校栽培,他选择留校任教。

在教学之余,他也经常代表学校去国外参加演出,这也让他积累了丰富舞台经验,同时唱功越发精进。

1964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音乐期刊上看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曲谱。

他随口哼了几句,便被这首歌所吸引,当时铁人王进喜事迹被广为传颂,这首歌刚好歌颂石油工人。

但歌词有的地方比较敏感,他稍作了修改,进行了演唱,一时间深受大家喜欢。

之后中国唱片社找到他为他录制了这首歌的唱片,一经推出被大家传唱。

而他也凭借这首歌一举成名,也让他和石油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自那以后只要和石油工人有关演出或者晚会他都会登台献唱,哪怕再忙。

因此他也被国家授予“石油工人”的光荣称号!

03

1970年开始,他进入中央乐团担任独唱演员,夫妻俩也结束了多年的分居生活。

婚后两人生了两个女儿,尽管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但两个女儿并没有涉足文艺工作。

对此刘秉义并不在意,他觉得既然不感兴趣也没必要强制他们学习,只要她们开心就好。

有了孩子之后妻子便回归家庭成了他的坚实后盾。

而他的事业也越来越好,录制《黄河颂》专辑获得“云雀奖”,还在多个文工团担任要职。

后来去了中国歌舞团,演唱了《回延安》、《我为祖国守大桥》等歌曲,而且还为不少影视剧唱主题曲。

随着年纪增长,他依旧活跃在舞台,70岁还开自己独唱音乐会,并且演唱了20多首歌曲。

这体力不禁让人佩服!

当然这都得力于他平时自律,控制饮食,加上保持身体锻炼。

虽然出生秦皇岛,但他的音乐起点是在天津,因此对天津有着深厚感情,对他而言天津是他第二故乡。

如今已经89岁的他,依旧十分有精神,还在坚持登台献唱。

标签: 故乡 天津 刘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