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镜中沧浪

镜中沧浪

张新贵

春秋的风掠过汉水之滨,一个牧童的歌声惊起了千年的涟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稚嫩的童声里,藏着孔子与孟子共同的叹息。当仁者临水照见自己的倒影,不仁者却在浊浪中寻找渔利的机会。

齐景公的宫阙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里,但他临终前的悔恨仍在史册上回荡。这位曾以"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自嘲的君主,最终在吴国的铁蹄前选择了和亲的屈辱。孟子说"不仁者可与言哉",仿佛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敲响一记警钟。那些将百姓安危视作儿戏的人,那些在灾祸中谋取私利的人,他们的灵魂早已被欲望的浊水浸透,又怎能听得进仁者的箴言?

汉水的浪花淘尽了多少帝王将相的故事,却冲不淡"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警示。商纣王在酒池肉林中醉生梦死时,可曾想到八百诸侯会在孟津歃血为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龙舟上,是否听见了瓦岗寨的战鼓轰鸣?当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将不仁当作生存法则时,就如同在悬崖边建造楼阁,看似巍峨壮丽,实则早已埋下崩塌的伏笔。

站在21世纪的河畔回望,人类文明的镜子里依然倒映着沧浪之水的清浊。某些国家挥舞着制裁的大棒,却忘记了"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的古训;某些人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却看不见生态失衡的暗流涌动。孟子的话穿越时空而来:"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不是宿命论的谶语,而是文明演进的铁律。

此刻,我站在长江之畔,看晚霞染红了天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仁者,仿佛化作了天边的星辰,永远指引着人性的方向。沧浪之水依然流淌,它照见的不仅是古人的身影,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当我们以仁德为明镜,以良知为清泉,才能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时代,走出一条真正属于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标签: 孟津 沧浪 沧浪之水 齐景公 回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