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小院杏花

春天,她踏着轻盈的步伐,悄然降临,春日的午后,阳光如织,温柔地轻抚着每一寸土地,和煦的春风带着细语,引领我步入魂牵梦绕的故乡小院。院内,杏花正以一种不可言喻的盛姿绽放,粉白交织的花瓣,在微风的指尖跳跃,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画笔,在这方寸天地间,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绝美画卷。空气中,淡淡的芬芳如丝如缕,那是杏花独有的韵味,既非浓墨重彩,亦非刻意张扬,而是恰到好处地融入春风的怀抱,令人心醉神迷,更为小院平添了一抹诗意与柔情。

退休之后,我悠然自得地守候着这片方寸之地,没有耕地的繁忙,却有了侍弄花草的闲情。我一生爱花,尤其钟情于杏花,儿时的我,偏爱杏花的早放,它在早春的舞台上独自起舞,不仅娇艳欲滴,更有着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傲骨。在我的文学之旅上,第一部短篇小说《杏花常开》便是我对这份挚爱的诠释。因此,在打理小院时,我亲手栽下了两株杏树,它们年复一年地茁壮成长,每到春天,便绽放出一树的繁花,吸引着邻里们驻足观赏,赞叹不已。

杏花之美,不仅在于其视觉上的盛宴,更在于它给予心灵的慰藉。春风轻拂,花瓣翩翩起舞,有的轻盈地拥抱大地,铺就一条粉色的梦幻之路;有的则随风远航,带着春天的问候,传递给每一个与它们邂逅的幸运儿。孩童们在树下欢笑嬉戏,老人们则在院中品茶谈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杏花,仿佛成了连接邻里情感的桥梁,让这个小院充满了温馨与美好。

除了杏花的绚烂,小院的四季亦各有千秋。夏日,绿叶如盖,杏果挂满枝头,酸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秋日,杏叶渐黄,落叶铺满了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别有一番韵味;冬日,虽然杏花不再,但粗壮的枝干在雪花的点缀下,更显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

然而,小院的故事远不止于此。退休后的我,不仅悉心打理小院,还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今已成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官渡的传说》和《小胡武进士的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将小院打造成了《小胡武进士的传说》的传习所,并被镇上命名为七十年代古民居,同时也是我的工作室。每当杏花盛开的季节,我便邀请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文学爱好者汇聚于此,共话天下事,互鉴文学之美。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亦因艺术而更加丰富多彩。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小院不仅成为了我创作的源泉,更促进了邻里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

时光荏苒,小院杏花绽放的景致,已悄然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每当这个季节来临,三朋五友便相约而至。小院虽破旧,但破旧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愁。这座老屋,曾见证了我们弟兄三人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两位兄长已成为国家的高级记者,而我,虽仍在乡野间奋斗,却也成为了一名主任记者。这座破旧的小院,记录着父母的恩情与我们的成长足迹。去年,在兄长的倡议下,我们根据成长经历编纂了小册子《媒海学步》,署名“新闻三兄弟”。接下来,我们计划对小院进行改造,增设一个简朴的茶室,用自家种的蔬菜招待来访的客人,讲述关于杏花、关于小院、关于村里五举六进士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心的情感与温度。

岁月如歌,小院里的杏花依旧年复一年地绽放,它们见证了小胡村的变迁与人间温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小院如同一处静谧的避风港,让我在忙碌之余得以寻觅心灵的栖息之地,感受那份纯粹与宁静。在我心中,“杏花虽小,却能香飘云天;小院不大,却能容得下人间真情;房屋破旧,却承载着社会前行的脚步”。我坚信,在这片被杏花温柔拥抱的小院里,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让心灵得以慰藉,也让生活因这份美好而更加绚烂多彩。

标签: 岁月如歌 杏花 人间真情 武进士 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