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那个遭微软封杀,扬言没有公司值得我工作的“狂人”王垠,今如何

发布时间:2025-05-04 18:19:30  浏览量:17

他,是建国以后第一个从清华大学退学的博士生,而后却被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封杀;

有人说,这是因为年少轻狂,也有人觉得,这么优秀的人哪怕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也正常。

他,就是被称之为“计算机天才”王垠。

王垠这一生经历了太多次大起大落,事到如今,他有没有后悔呢?

在王垠高三的那年,他每一次模考和真题的成绩都在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内。

年少的他看到分数觉得自己绝对稳了,

但没想到自己迎来的却是差两分就能考上清华的高考失利。

不愿意再被高三压抑的学习环境所束缚的王垠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去了四川大学的计算机系。

可川大并不是王垠理想中的那种学校。

据他所说,川大的教授们只会照搬课本讲题,考试题目也毫无新意,纯纯浪费时间。

在一次实验课上,王垠设计了一个动态优化算法,却被老师以“超纲”为由打了低分。

这让王垠在气愤之余又深感怀才不遇。

就这样,为了能赶紧离开这个“没有人理解他”的环境,他不再尝试和这些古板的教授争辩,而是静下心来学习,发誓要去清华“出人头地”。

不出意料。2001年,王垠靠着每门科目均分都是80以上的出色成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软件所硕博连读,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

站在清华门前,王垠深信这里是自己“学术理想”的起点,却没想到清华也给了他一个打击。

王垠的科研态度如同他本人一样犀利且激进,他觉得只是学习专业课所得知识有些太过单一了。

所以为了能余下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学识,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自己原本需要学四年的学科学完了。

期间,他还发表了轰动业界的论文《完全用Linux工作》,尖锐的文风让中国的几个Linux社区将他奉为“精神领袖”。

本是风光无限,而这时他的导师却和他谈话,要他把时间更多花在本门课程的研究上。

教授其实是好意,希望这孩子能踏实的在计算机领域深耕。

但王垠却觉得,导师只是想给他设限,这样自己就能多替导师干活了。

但是,没有导师的允许,就不能选修别的课程。王垠只能选择旁听,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颗逃离的种子。

终于,在被要求像“教小学生”一样撰写专利文档时,王垠的科研乌托邦彻底被粉碎了。

他在组会上摔门而出,之后谁找他都不予回复。

三天后,他在BLOG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文章写道:这里没有对真理的敬畏,只有对权威的盲从。

随后,王垠如愿退学,成为了清华大学第一个辍学的博士生。

工作屡遭碰壁

离开清华后的王垠开始放眼海外,先后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伯翰分校读博士,但最后都是退学收场。

这些退学经历让外界将王垠视为“职业退学生”,他也没有再选择继续上学。

2012年,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篇《对博士学位说永别》的文章,向外界宣布他彻底放弃博士学位,并且“得到了比博士学位更重要的东西”。

虽然不知道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但王垠离开校园后,他的才华立刻让他成了硅谷巨头的争夺目标。

在谷歌的高薪条件下,王垠进入了谷歌公司,并且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pyhton的检索部分开发。

表面上他只是实习生,但在进入公司后王垠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创造了颠覆谷歌内部代码检索系统的工具。

王垠的主管直言“他简直比首席工程师还厉害!”

就在人们都以为王垠会在谷歌一路长虹时,他却很快和谷歌的管理层闹翻了。

原因是:“让他给自己写的程序做测试”,感觉谷歌并没有对他展示足够的信任。

不过天才总是抢手的,他转头投入了微软的怀抱。

但王垠在微软并没有得到重视:他开发的Yin语言让上司暴怒——语法规则完全不符合行业标准,做出来根本无法普及使用。

王垠也很生气:自己这么有能力,在微软不但没有得到专家般的待遇,做出来的成果居然也不被重视。

于是,不到七个月,他宣布和微软决裂。

不久,王垠撰文《一个人的罢工》,表示微软迟早灭亡。

而微软也不甘示弱,自此全球封杀王垠。

屡次碰壁后,王垠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阿里曾给这个怀才不遇的天才抛出橄榄枝。

但是这个邀请被王垠拒绝了。

随后王垠在博客上透露,在面试的过程中,阿里的hr赵海平问出的一些问题让王垠觉得很不舒服。

他认为中国的HR相对于国外太“只手遮天”了,并且觉得赵海平提出的问题非常没有营养。

在他心里,HR应该是一个办事的岗位,而不是掌权的岗位。

从此之后的王垠,逐渐淡出了公共视野。只有一些他之前的狂热粉丝知道他为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网站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

王垠在网站里写到“IT业界不存在适合我生长的公司环境,正如教育界不存在一所适合我的高等学校一样。”

不过,前段时间又网传王垠加入了华为,却有很多人贴出了他回复的截图,上面写着“不会加入华为,不会再做编译器工作”。

他说他真正想要的,是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最高水准的教育机构,并且培养一批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人才,将教育体系进行大改革,颠覆目前国内外的教育模式。

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计划是否已经正在进行,或者这只是王垠对于理想化生活的一个寄托。

对于这个天才少年,我们无法评价其做法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只能说这确实颠覆常人的认知。

标签: 谷歌 川大 微软 王垠 赵海平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