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私奔
文/浪流
我想去私奔
让思绪策马扬鞭
在空寂的荒原
当一回游侠
发一声呐喊!
我想去私奔
让灵魂忽隐忽现
在草纸的边缘
点一柱心香
做一个贫僧!
我想去私奔
让良知独留心田
在别人的眼前
种一株玫瑰
当一辈傻蛋!
浪流,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在纷繁的行政职场混口饭吃。曾在省市县乡四级工作过,不敢轻言家国情怀,但还记得做人底线与肩上职责。一个文学的爱好者,在神圣的文学殿堂偶尔游趟。自幼喜爱读书,偶有所感,亦或信手涂鸦,不敢自诩为文,更没什么梦想,只是喜欢在书海中滋养心性、品悟人生。
当读到诗题“我想去私奔”时,私奔二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这突破世俗的字眼有着鲜明的色彩,加上诗人的主观愿望“我想去”,极易引起读者的诸多联想。然而,当进入诗歌下文时,又是另一种思维的散发,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与谁私奔了。主题的巧妙变化,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在诗人所设定的私奔场景中,诗人分别演绎了游侠、贫僧和傻蛋,每一个角色的书写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所谓的私奔是超脱的,是在情欲之上的灵魂游仙。在最后的诉说中,诗人想在时光中失忆,又等一种永恒,这是非常有张力的,又像是悖论式的言说,这种朦胧感让诗歌更加意味深长。
从结构句式上来说,诗人使用复沓的表现手法,反复吟咏“我想去私奔”,这是对主题和情绪的加强,如同对读者催眠一样,让读者沉浸在诗人的私奔之中,与诗人一起体验私奔的过程,达到情感的共鸣。而且在内容上,每节独立成文,结构工整,更加突显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诗人采用这种经典的行文结构,加上铺排的效果,更加深化了诗歌主题。
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极具特色的。在第一节的私奔中,诗人想当一回游侠,发一声呐喊,这仿佛是在挣脱束缚,对获得自由后的,从身体到灵魂的发泄。诗人说“让思绪策马扬鞭/在空寂的荒原”,这是一场思想的解放运动,说明诗人更在乎灵魂的自由。在第二节的私奔中,诗人想做一个贫僧,这次的私奔如同一场修行。诗人说“让灵魂忽隐忽现/在草纸的边缘”,通过草纸的燃烧,诗人看到了灵魂的明灭,诗人之所以想做一个贫僧,说明内心有一种信仰的皈依,点一柱心香就是自我超度。在第三节的私奔中,诗人想当一辈子傻蛋,这或许是一种人生智慧,并且诗人说“让良知独留心田”,这是对自我的要求,这是诗人做人的底线,诗人的这种傻和底线,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而且诗人还愿意为他人种玫瑰,这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另一种诠释,足见诗人的真善美之心。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的主题有所改变,不再从角色演绎中表现私奔。而是将私奔概念化,从思维和时空来表现一种特殊的私奔体验。诗人想要一次失忆,想等一种永恒,失忆可以理解为放空自我,体验身体的轻盈,为思想减负。诗人说“让身体随风飘散”或许正是为失忆所做的准备。而诗人所谓的等一种永恒,是美好的期待,同时具有不确定性,诗人想要的永恒具体是什么呢?这让读者不得不联想,使得诗歌的内涵不断扩张,具有一种思想张力。也许诗人这最后的私奔,是一种精神胜利的象征。
纵观全诗,诗人通过特殊的私奔,带给读者非同寻常的体验,将思想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自我的坚守,写出了新的高度,文字极具思想性和生命色彩。诗人从前三节的实写到最后一节的虚写,在虚实结合的过程中,诗人想要的私奔更加立体鲜活,这样的云私奔,同样引人入胜。这也反映了诗人书写的创造性,在同质化诗歌创作的今天,诗人这首诗有脱颖而出的可能,也具有经典诗歌的特征,可以看作是诗人的代表性作品。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