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诗
群山站起来了
我尘垢满身
像一枚生锈的钉子
钉在黄土高原的季节里
起身时
山,低下头来
行走在爱恨交织的故乡
多像一张犁铧
豁开厚土
深秋的礼物
带着千足金的亚光
徐徐飘落
风,不紧不慢地吹
金箔,不紧不慢地撒
秋日很长
时间很慢
环卫工人的竹扫把
靠墙立着
枯竹,在夜露中长出根须
漫步林间
须发和指甲在不紧不慢地生长
心间有草木落叶
那是一片秋景
寒冬在时间的缝隙里萌发
一旦转身
不敢回头
我知道,风中的沙眼
已在流泪
明明很晚了
你却赶上来,再一次叮嘱
慢些走
畸形的小脚
支撑不住弯曲的人生
你手中的杖
把黄土高原戳了一个浅浅的坑
不敢回头
却要回头
回头,乖顺如同少年
应承每一遍叮嘱
慢些走
再次转身
山风渐起
面前
凌乱着三十里山路
身后
正下着一场倾盆大雨
读诗的时候,树在落叶
困倦的时候,秋风还在收获金箔
我和树走过了相同的季节
岁月是一位无奈的园艺师,我也在落叶
小睡一会,树叶落满书页
银杏叶,和诗一样,都有贵金属的光泽
远山朦胧,夕照火红
我已身陷落叶
目光穿过深秋,满眼都是黄金
踏碎十里月光来看你
十里流水想念你
你虚掩柴扉,人去室空
不遇而归
无甚礼物
赍满月一饼,莲子数枚
月,久放则瘦
须尽快消受
切记,切记
莲子已经发芽
务必以荷塘之泥栽种
以蛙鸣、鱼戏和月光为肥
月余开花
香十里
我在下游观水
闻荷香,见莲瓣
携酒再访
诗,写了一半
压在枕下
迷迷糊糊睡去
有个词语,棱角尖锐,位置不当
枕头凹凸不平
比喻,也不够贴切
无论平躺,还是侧身
都不舒服
伏笔埋得过深
陷进去,难以自拔
疼,下笔太重
隐喻过于隐晦,留白是一口大坑
掉进一场梦魇,来来回回,找不到出口
诗的第一节,母亲尚且年轻
不愿她老,不愿她死
如此折腾
窗外有了晨练的拍打声
坐在这么一大桌人中间
可说的话却不多
酒,是十五年陈酿
岁月溶进去,提炼成了火焰
我在他们中间沉默着
就像一个错别字
密纹、闷尖、矮桩,透着岁月的油润
小学门口这些张望的面孔
核桃一样
经历了耐心的打磨和揉搓
每个人都是时光的文玩
都有核桃的纹理
岁月之手反复盘、反复揉
浸润出通透的包浆
我是挂在野核桃树上的一枚果实
凛冽的山风
把我吹落人间
在这密不透风的繁华市井
谁懂我,我就跟谁走
转角,便是教堂
十字架,沐浴着晨光
我要去的,在下一个转角处
那是老年病医院
大大的红十字,自带光芒
其实,教堂也是医院
医院也是教堂
往来其间的
满含人间愁苦,怀抱无限虔诚
我的血液,含着祖宗的原罪
倒两趟车,挂最早的号
医生即神父
面对医生,忏悔一样,言无不尽
医嘱,犹如神谕
药盒里的说明书,展开来
便是经文
一日三次,诵经,服药
药宽恕了原罪,我宽恕了天下
有许多事情,不可言说
我在世间守口如瓶
指纹,面相,一串串数字和符号
不可与外人言
每天对着大大小小的屏幕
对着方方正正的二维码
吐露心声
有些话,憋在心里
说给自己听
而又对自己保密
花四个小时,倒三趟车
犹如信徒,面对牧师
忏悔一样,描述隐藏的疼
供词一样,说出真相
马维驹,男,甘肃会宁人氏,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写诗1000多首,部分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绿风》《星星》《诗选刊》等上百种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缝隙》《深雪》。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