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2025高考诗歌鉴赏训练(二)

发布时间:2025-05-06 19:28:14  浏览量:2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小题。

破阵子·赠行①

[宋]辛弃疾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②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③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注】①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②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的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③拼:甘愿之意。

翻译:年轻的时候,满眼春风得意。现在就像秋叶离开了树枝。正好消耗去除了心里的往事。不要总是回忆以前醉酒后唱的歌,现在看看自己的白发这么多。酒喝的太多,第二天扶着头神态错乱。醉酒中又能请谁来盘旋伴舞?我心里想念着君主,心甘情愿变得消瘦。君子却不知道思虑着什么让我无可奈何。天气冷了,保重身体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二句用年少时的满眼春光与而今的秋叶离开树枝形成对比,语言含蓄蕴藉。

B.下片首二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醉酒的情状,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

C.结句“天寒将息呵”,笔锋一转,与前面形成顿挫,读来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D.以议论为词是辛词的特色之一,本词引议论性的语句入词,论随情至,富有表现力。

2.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2小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翻译:半年没去宣车路了,眼前看到的好像是曾经去过的长桥,风贴着水面吹过,两行高高的柳树、一斜坡的竹林是我曾经游玩儿过的去处,黄鹂不要叹惋青春的短暂,俗话说鸟儿会从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但天意怜人,也许命运会有反转的时候,正如严寒过去生暖意,沉沉阴晦见晴色,久旱之后必有甘露。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是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2.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韩翃

邻家不识斗鸡翁①,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②,成名因事大江公③。

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④东。

【注】①斗鸡翁:汉代王奉光好斗鸡,与宣帝识,后封侯。②山客:指隐士。

③江公:汉武帝时的经学博士,精通《诗》和《春秋》。④洛城:指古代洛阳城。

翻译:邻家不认识斗鸡翁王参军闭门苦读,名声与王奉光齐名,曾经读书时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因为科考及第成了江公那样的经学博士,深秋孤身一人,远去千里之外科考,腊月身着厚毛皮大衣考中归来,走在寂然无声的故园中,洛阳城东傍晚的残雪没有消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一、二句,“斗鸡翁”与“隐者风”对举,表达作者对张参军有隐者风范的高度赞赏之情。

B.“顾步”二字,活现出张参军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暗示其以隐求仕的心态。

C.张参军成名的原因诗中作了交代,这也是古代士子求取功名的路径。

D.全诗多用对比,将张参军及第前“寂寂无名”与及第后“衣锦而归”的情态栩栩如生地描画出来。

2.本诗“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两句,值得品味,请简析其精妙之处。(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翻译: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的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的像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②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③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欧阳修写过《洛阳牡丹记》。

翻译: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诗人远谪山乡,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他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叹的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山居寂寞。“春风”一句,既指山城偏远春到晚,也暗指皇恩不到。

B.中间两联均为写景:残雪累累、寒雷隆隆中蕴孕着勃勃生机;归雁的鸣叫唤起乡思,久病逢春,自然景物如此美好。体现了诗人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的的乐观与豁达。

C.尾联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感悟的诗。

D.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这首诗不过是游戏之作。欧阳修秉承中国古典诗歌“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以“戏答”的方式表达他的怨刺,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15.钱鐘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趣的最高境界是将哲理和逻辑融于诗境。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的理趣之美。(6分)

参考答案:

一、1.B 2.①抒发了闲居家中的苦闷之情。“便好”“莫忆”二句和最后一句都写出了作者闲居家中的无奈之举,苦闷之情。②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伤之情。上片首二句和“可怜白发多”一句,表达了时光飞逝,转眼已近暮年的感伤之情。③抒写了报国无门、壮志不酬的悲愤之情。“我定思君”二句写出了自己希望报效朝廷却不得朝廷重用,自己的爱国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心情。④抒发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无奈之情。下片首二句,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二、1.A 2.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

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

三、1.B 2.

①运用白描手法,描摹出张参军赴考途中和及第荣归时的情景。

②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出张参军及第前后天壤之别的生活特点。

③选取单纯的意象构成画面,表现人物。

④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张参军的赞赏之情。

四、1.C 2.

(1)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2分)(2)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2分)(3)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

五、1.B 2.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思融于诗境:首联一果一因,语气连贯,因“未见花”而“疑“春风不到,写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颔联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既状难写之景,也抒不尽之意。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见过冠绝天下的洛阳牡丹,就不须嗟叹山城野花晚开了。全诗结构巧妙,脉络清晰,由感伤而自我开解,并最终达到理性的认识,以乐观旷达收结。含失意之情却不一味消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逆境的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理趣之美。

标签: 诗歌 鉴赏 高考 残雪 元珍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