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身边是不是有好多老人,退休金一大半都砸在养生上了?今天听个讲座,被忽悠着买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什么灵芝孢子粉、虫草含片,一买就是好几千;明天又被拉去报“长寿秘诀”培训班,学那些神神叨叨的养生操,结果呢,身体该出毛病还是出毛病,钱花了,罪受了,健康却没见着多少。
其实啊,98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早就把这事儿看透了。他老人家用一辈子的人生经验告诉咱:真正能让晚年活得健康又自在的,根本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养生法子!
还记得胡歌当年出车祸那段日子吗?那简直就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全身100多道伤口,脸被毁得面目全非,演艺事业也瞬间停摆,整个人差点就崩溃了。换做旁人,可能就一蹶不振了。但胡歌后来在采访里说,那段时间他全靠反复读季羡林的书才熬了过来。书里那句“能平平安安活着,就是老天爷给的福气”,就像一道光照进了他黑暗的世界,让他突然就想开了。是啊,人生哪能事事都顺遂呢,能健康地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
季羡林老先生自己的人生,那更是传奇得没话说。晚年的时候,他竟然同时得了两种癌症,这要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被吓得瘫在床上,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可季羡林呢,那心态,简直比年轻人还好。每天凌晨四点半,天还没亮,他就准时起床写文章,风雨无阻地往图书馆跑。有人就好奇地问他:“您都病成这样了,为啥还这么拼啊?”他乐呵呵地说:“只要还能动,就得做点有意义的事,不然这日子过得多没劲儿啊!”就这么硬扛着病痛,他又活了好些年,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著作。
季羡林老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里,把自己一辈子的感悟都写成了3条特别实在的忠告,咱可得好好听听。
咱身边有不少老人,就像刘叔那样,天天瞎操心。儿子在外地工作,他心里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天天担心儿子吃不好、穿不暖,隔三岔五就打电话问:“今天吃饭了没?吃得好不好啊?”孙子上小学了,他又开始操心成绩,天天盯着孙子写作业,比老师还上心。结果呢,自己血压高得吓人,晚上还睡不着觉,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都是焦虑惹的祸。季羡林老先生就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事你再操心也没用,何必把自己折腾出一身病呢?”咱做长辈的,得学会放手,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张阿姨退休之后,生活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了。除了每天去买菜,她几乎都不出门。儿女工作忙,没时间陪她,她就天天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越看越觉得孤单,心里空落落的。后来体检,医生说她有轻度抑郁倾向。再看看楼下的李大爷,退休之后,那日子过得可精彩了。他和几个老伙计组了个书法队,每周都聚在一起练字、喝茶,说说笑笑,别提多开心了。身体也硬朗得很,走路都带风。其实啊,研究早就证明了,人上了年纪,多跟别人说说话、聊聊天,比吃啥补药都强。咱可不能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得主动走出去,多交点朋友,这样晚年生活才不会无聊。
季羡林老先生癌症晚期的时候,还在搞研究、写文章,他说:“人活着,就得有点盼头,有点追求。”咱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小区有个赵奶奶,60岁的时候,突然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就开始学画画。一开始画得歪歪扭扭的,但她不气馁,一直坚持学。现在她的作品都在市里展览了,好多人都夸她画得好。还有个王爷爷,70岁了,看到现在短视频很火,就自学做短视频,天天分享养鸟经验,粉丝都有好几万了。晚年哪是人生的终点啊,只要你愿意,照样能活得精彩纷呈,热气腾腾。
家人们,别再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养生广告骗得团团转了!季羡林老先生用98年的人生经验告诉咱:想晚年过得好,真的不用瞎折腾,记住这3件事就够了。从今天起,咱就放宽心,多交朋友,找点乐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