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大峡谷,百丈水帘,自古无人能纺织。一壑明镜,至今无人敢去照。
第八十四回
袁绍先连献三计
刘官德败逃板橋
上回说到义军降将袁绍先复叛,转投义军。义军枭将张福荫主动问计于袁绍先,下面的军事打算。
有才休拍马,
无德莫攀龙。
的态度,
解析:有才之人不应靠谄媚奉承获取成功,而是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赢得尊重和机会。
正如历史上诸多名臣贤士,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正直的品格留名青史,而非通过阿谀逢迎谋取高位。
例如包拯,公正廉洁,为民请命,凭借其断案如神的智慧和刚正不阿的品性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千古传颂的清官典范。
袁绍先心想,我前翻降清,已是无德之人,切莫妄图攀附权贵,因为这种行为往往为人所不齿,最终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谁知这张褔荫却用人不疑,问计于他。
于是他献上一计,从招旧部,返杀清军。此计果然成功,原义军反水,龙广四十八寨重复起义,一时势大。
龙广清军守将势单力薄,赶紧逃窜,张福荫和袁绍先率军立起直追,一直到马别桥对岸。眼看对岸清军防守严密,大炮早已架好,碉堡林立,更有马岭峡谷深不可测,不能强攻。
马逢伯乐驶千里,
琴遇子期响万弦。
解析:骏马遇到伯乐便能驰骋千里,展现出非凡的速度与力量。就像那千里马,在伯乐的赏识下,得以发挥其优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吕布的赤兔马,在遇到能识其能的主人后,伴随主人征战沙场,威名远扬。而好琴遇到知音子期便能弹奏出万缕悠扬的弦音,抒发无尽的情感与思绪。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俞伯牙的琴音因钟子期的理解和欣赏而更具魅力,流传千古。
绍先深感张将军用人不疑,自个犹如马逢百乐,琴遇子期。
二人在对岸观看多时,
雾散山峰秀,
云开月色明。
解析:当浓雾渐渐散去,山峰的秀丽景色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那雄伟的轮廓、翠绿的植被,无一不让人心生赞叹。这种景象在许多名山大川中都能见到,比如黄山,当云雾消散,奇松怪石、飞泉流瀑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而当乌云散开,皎洁的月色照亮大地,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在这样的月色下抒发自己的情思,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月光的清冷。
风摇荷叶绿波荡,
波涛映日青天望。
微风轻轻吹拂着荷叶,使得荷叶摇曳生姿,绿色的波浪在池塘中荡漾开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景象常常出现在夏日的荷塘边,给人带来清新宜人的感受。而波涛汹涌,映照着灿烂的阳光,人们抬头望向青天,心中充满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敬畏和感慨。
稻谷飘香丰收景,
瓜果溢彩富饶图
解析:稻谷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预示着丰收的美好景象。那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无不诉说着辛勤劳作后的丰硕成果。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这样的丰收场景随处可见。
比如江南水乡的稻田,成熟时节,风吹稻浪,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而瓜果挂满枝头,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富饶的图画。
从香甜的苹果到多汁的西瓜,从鲜嫩的草莓到金黄的香蕉,丰富的瓜果展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人们勤劳创造的美好生活。
看着这稻谷飘香,
瓜果溢彩的美景,眼看就要在一场战火中遭受溅踏,国计民生,兵丁战损,损失惨烈。绍先不忍看到这样的场景。
于是主动向张福荫又献上一策。
袁少先道:“张将军,依我看这里不宜强攻,我们不如来个明攻马别桥,暗渡天生桥,那里虽然涧深水激,也许无重兵守把,我们到那里看看,不然改从那里进攻。这里遣一军守住,以防他从此突出侵扰我后方。”
张福荫道:“此话言之有理,我这里遣一军把桥头守住,虚张声势,我们则到下游暗渡陈仓去。”
于是二人悄悄率军向下游奔去。来到天生桥,
马岭峡谷天生桥,实乃铁索桥。古时为兴义连通顶效最直接的交通要道。
一条深谷深不见底,
府首下望瀑布如线。
雾生水面雲锁长空,
路沉绝壁桥与谷低。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深渊。
八月正是雨季,只见那满山遍野的野水波翻浪涌,全部向那深谷倾泄而去,注入那万丈深渊,水声隆隆,洪水滔滔,气势汹涌澎湃。
云中月影直揺幌,
波翻浪涌震山川。
对岸悬崖千刃高,
峭壁淋漓长滿蒿。
那水流铺天盖地而下,形成瀑布,
地母打倒千顷玉,
嫦娥失落万斛银。
织女撒下白罗绫,
刘郎牵女桥上过。
那场面硬是壮观迷人。
烟霞渺渺翠柏森森,
隔河春色几回观望。
两岸绿柳啭黄鹂,
平崗夭桃粉蝶纷。
荒山野岭不堪咵,
却堪似蓬莱仙岛。
两岸挂万千条彩练,
一河流数万吨水银。
滩浪高抛,势若海军应战。波滔汹涌,声如战马奔腾。
飞瀑寒流穿云过,
声震幽谷暴雨闻。
乱流飞瀑落涧底,
日照峡谷紫烟生。
千丝万缕噴细玉,
朝霞如彩悬太空。
一河水响吼峡谷,
水激河倾烟波浩。
鸥鹭相逐无处歇,
对岸可望不可即。
丛林深处,隐隐有旗幌动,
雾里雲间,似有杀气蒸腾。
一条彩虹横空架,此桥更似天生桥。
对河两岸无船可渡,有船难渡。真是神仙也皱眉,水母胆寒。
仔细看时对岸亦有重兵把守。整条河上,现在看来,只有马岭有一桥横亘河上,再无可渡的地方了。
张福荫勒马于天生桥北,看了半天,无计可施,如果要强攻,无异于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这里比马别桥更加险恶十倍。
时过片刻,雾散雲收,只见对面官军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戈矛森森,刀枪耀日,几排大炮炮口平吞对岸,象一条条孽龙张着巨口,阴森可怖。
清军严阵以待,摆出一副凭险拒守,决一死战的架试。
袁绍先复投义军后,乘风作势,屡建奇功。眼看天生桥也防备森严,不能強攻。
立马又给张福荫献上一计道:“目下官军叶正邦、杨发贵主力退守马别桥,官军人虽不多,且属败残人马,但那马别桥堪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生桥亦有重兵把守,如从这两处硬攻,于我军不利。
以我之见,我军一方面和他在马别桥和天生桥相持,作强攻之势,凭险守住马别桥和天生桥,清军亦不能过河搔扰我后方。我们则另派一支大军从龙广永河绕道,从他背面进军,夺取兴义城,马别桥之敌腹背受敌,不攻自破。
张福荫采纳了袁绍先主意,请示金万照,金万照完全同意这一战法,于是,张福荫暗遣,从王母出征回来,现住安龙的岩四、岩大武、潘大洪等三将统三千人马,暗渡马岭下游,偷袭兴义县城。”
另一方面:金万照派人持书到贞丰、书略云:
白旗军大元帅府金万照致书马二元帅麾下:
……自我军攻下府城,并一举攻下龙广后,大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军有望在月内一举收复府属全境。但我军一旦收复府属全境后,清军决不善罢干休,必有大的围剿行动。望你部密切注意贵阳方向官军动向,必要时,全师退回贞丰境内,关闭北大门,固守北盘江沿岸,特别注意花江铁索桥的防守。……。
不出金万照所料,义军采纳了袁绍先的建议,张福荫遣岩大武这一路人马绕道进入兴义境内,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兴义县城。
叶正帮和刘官礼在马别桥腹背受敌,哭丧着道:“我的妈耶!对面有张福荫和袁绍先强攻,背后有岩大武弟兄统兵杀来,我等现在军心大乱,全线崩溃,这将如何是好?”
刘官礼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帶领残兵,从侧面杀出去,走泥启,上捧乍,过斷杉,投云南罗平州去。”
公元一八七O年十月,大元帅金万照召集会议道:“我们采用反招降真除叛的策略,诱杀义军叛将马忠,削除了这股劲敌以后。进而一鼓收复安龙兴义两城,义军士气得以鼓舞,接着又恢复了一些乡间小镇,义军士气复振,形势大好啊!”
副帅张定忠道:“如今趁着得胜军威,我们应当赶快出兵,收复普安,安南二县,进一步巩固南北盘江三角洲地带,然后迅速出兵,一举攻下省城贵阳,再图向各州、府进军,占领全贵州,建立强大的根据地,方有回旋于地。”
军师何文才道:“大元帅言之极是,于是着急下令,饬王金林率一路人马,攻取普安,杨毛虎率一路人马攻取安南,十月中旬,两路大军报捷,顺利收复了普安、安南二厅。至此,持续了十年的拉锯战争,终于结束,白旗军终于统一了黔西南。
白旗军自金万照、张定忠继任后,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居然占领了兴义府属全境。整个兴义府尽失,大清为之震动。
云贵总督刘岳昭一面将败报上报京师。一面收罗力量,准备反扑。
与此同时,白旗军大元帅府金万照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军事动向,会上众将各揉已见。
金万照道:“我们现在拥兵十万,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趁我军得胜军威,组织全部力量,一股作气,攻下省城贵阳。扩大我军地盘,这样我军方有回旋于地。”
军师何文才道:“大元帅言之极是:但恐官家不会给我们发展壮大的时间。
据我估计,官军很快就会布置三省会剿,八路进攻,要教我等首尾不能相顾,顾此失彼。
以我看这形势下一步非常严峻了。
因此,以我之见,目前我们的军事行动应当是收拢五指,并为拳头,方可形成力量、进、可以形成力量,攻取贵阳。固、则可合为一股,打击一路官军,是为上策。
能够打败这一次官军的围剿,我们才有时间赢得下一次进军省城的机会,同时官军每败一次,都要有一个调兵遣将的过程,而我则可利用得胜之师,得胜之锐气乘胜攻击,方可取胜。”
言毕,张定忠接口道:“大元帅和军师之言极当,我们集中兵力,进可攻取贵阳,退则可集中力量打击官军突出冒进部。”
言毕,众将附之,于是军师着急下令,饬:“向北挺进之马仲部,注意观察清军动向,等待大军到时,你部即为前峰,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夺取贵阳。
如遇清军大军来攻,则相机放弃北盘江以北之永宁、归化、郎岱等县,退守北盘江南岸,阻击贵阳安顺来犯之官军。”
义军兴义府和府属各县守将各自加强城防工事,整顿外围各乡农军,使之能战。暂且不表。
昆明,云贵总督刘岳昭接报,降将马忠被诱杀,官军损兵折将,又连失四城,整个兴义府尽失,大为光火。
于是严令两省巡抚,迅速出兵加紧围剿,不得让回匪做大。
一面采用大兵压境。招抚的办法瓦解义军。
一面断绝义军的粮道和贸易往来,陷义军于困境,不攻自破,或主动来降。
新城,正当白旗会议加紧集中兵力,作两手准备,一面准备大举进攻贵阳,一面作固守策略,准备反围剿之际,这里会议刚刚结速,北线报告,“湘军总兵何世华率十万大军,杀奔贞丰而来!”
众将愕然,果不出军师所料,说曹操,曹操就到。
我军还未收拢,他到先来了,好快呀!这才真个叫兵贵神速,他要晚两天,我军就要过江了。于是统帅部赶紧下令,饬马仲部撤回固守。
马仲北征自渡江,
雷厉风行下归化。
回观铁索江涛险,
前望郎岱道路长。
运筹帷幄似云长,
出师得胜夺天功,
征程何堪付流水,
万载题名姓字香。
不是统帅部下令撤回,马仲正待与王垚坤镇宁会师,合攻安顺。
谁知何世华率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已经杀到北盘江北岸。
马仲心想:“我区区几千人马,要想掋抗十万大军,等于野猫拉牛。”
马仲无奈,只得下令:“撤回贞丰,凭江固守。”
方见官军锐气挫,
又看提都兴兵来。
马仲刚逞立国志,
清军又兴讨贼师。
诗曰:四省大军围剿来,
将军难免剥皮灾。
马步三军齐征战,
凛凛杀气生寒烟。
英雄忿怒青锋举,
翻身剑下如蛟龙。
六街三市如屠场,
尸横叠卧如猪狗。
枪林弹雨乱如麻,
将军胆气大如斗。
可怜力寡难抵挡,
大喊三声犹霸王。
公元一八七O年五月初,这时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太平军,西北的回军,等起义军残余已基本被大清平靖,清军以得胜之师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各弱小民族起义军。
八月中,朝廷旨发湘西总兵何世华,饬他率军十万,就近进击黔西南白旗军。
湘军总兵何世华得令,立即率军十万,从凤凰城拨寨起行。
进铜仁,走镇远古道,越凯里,过都勻,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日夜兼程。
一路顶烈日,冒暴雨,历险滩,趟溪流,跨高山,越峻岭,人不离鞍,马不停蹄,一路急行。
历数十数日,于九月中旬赶到黔西南,驻防贵州北盘江沿岸一带,实行三省汇剿计划。
到防后,何世华立即率兵扫荡北盘江沿岸义军据点,一举攻下那旦、鲁容、林槐、王母等义军营垒。
湘军攻势凌烈,行动迅速,士气高昂,白旗军无法抵抗。
驻守江外三十六亭的贞丰义军退守花江铁索桥,白层,乐元,北盘江南岸,凭江拒守。
湘军一路猛冲猛打,所到之处,如摧桔拉朽,义军营垒全被摧毁。几个月的时间,盘江北岸义军踞点全被何世华消灭殆尽。
公元一八七零年十月十三日,何世华大军携带红衣大炮五十门,随后继到。
何世华亲率大军直抵花江铁索桥。准备从这里过江,进攻黔西南腹地。
只见那何世华立马桥北,但见他:
铁索横空如飘带,江水翠绿似布铺。
铁索横空若佩摇,
千峰竞秀插云霄。
行人踏浪心犹颤,
霞落长虹映碧涛。
注:本诗以“铁索横空”起兴,通过“千峰竞秀”的静态山势与“行人踏浪”的动态恐惧形成对比,尾句“霞落长虹”既暗合铁索悬空的弧线美感,又以晚霞碧波的瑰丽色彩收束全篇,展现铁索桥凌空险峻之势与山水相激之壮美。
欲知义军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清军飞夺铁索桥,
马槽龙滩大星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