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众体毕备,矫如龙蛇——张弼书法《怀素上人草书歌》高清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5-14 10:21:49  浏览量:22

文◎赵磊

张弼,字汝弼,号东海,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官至兵部员外郎,以刚正不阿的品性闻名。其书法以狂草见长,尤以《怀素上人草书歌》为传世巅峰之作。此作品以唐代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为文本,借怀素之狂草,抒写张弼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情感寄托。

张弼在明代书法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他既打破了明初“台阁体”的工整桎梏,又为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怀素上人草书歌》的创作动机源于张弼对怀素的钦慕。怀素作为唐代狂草的代表人物,其草书以情感奔放、笔法自由著称,而张弼通过书写任华的诗作,既致敬怀素的艺术成就,又试图在书法实践中实现自我突破。此卷作品全篇一气呵成,展现了张弼对狂草技法的极致追求。

张弼的草书以速度见长,笔锋迅疾如风,章法跌宕起伏。然而,其线条在“速”与“力”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

一方面,他继承了张旭、怀素的“疾势”,追求“顷刻数十纸”的创作状态。另一方面,其用笔常因速度过快而失去“如锥画沙”的力度,部分线条显得纤弱缠绕。

张弼的书法在明代即引发两极评价。推崇者如董其昌,称其狂草“众体毕备”“矫如龙蛇”,甚至认为其成就高于祝允明;批评者如项穆,则贬斥其作品“妖娆作态”“气格近俗”。

这种争议性源于张弼对传统笔法的取舍,他舍弃了元代赵孟頫一脉的“蕴藉清妍”,转而追求唐代狂草的“性情至上”,但未能完全解决技法与情感表达的平衡问题。

标签: 书法 草书 怀素 张弼 众体毕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