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文盲
编辑| 小文盲
——【·前言·】——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首歌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传唱,给国人们加油鼓劲。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的坑道里,1964年东方红万人大礼堂里,1997年香港回归上,2001年的沈阳五里河国足闯进世界杯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曾奏响过这首歌的旋律,这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而这首歌的歌词,竟然是作者王莘在梦里写出来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18年,王莘出生在江苏无锡一户贫苦的人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见惯了国家的动荡,渴望着一个和平富强的祖国。王莘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在幼年的时候,就跟随姐夫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
自幼聪明的王莘1932年考上了无锡美术学院,但是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交学费,14岁的王莘选择去到上海的百货公司当了一名售货员。
在上海,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当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刚刚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上海的学生,工人纷纷走上街头,掀起了规模庞大的抗日浪潮。这给当时的王莘带来了不小的触动,他经常跟着街上的学生,学唱抗日歌曲,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这期间,王莘加入了家人们传唱抗日歌曲的行列,很快,他就成为了抗日积极分子,经常叫街边的摊贩唱爱国歌曲,他还因此被国民党特务抓进了监狱,后来通过党组织的营救,被送往了延安。
1938年,王莘考上了延安的鲁迅文艺学院,师从冼星海,期间,他还参与了《黄河大合唱》的首次演出,在演出结束后,老师冼星海还把写下《黄河大合唱》的那支笔送给了自己的爱徒。
1942年,王莘开始担任群众剧社的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以及大量歌曲,1949年,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应运而生,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在1950年的国庆节前夕,王莘到北京公干,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看到为国庆庆典排练的群众队伍和少年儿童们,以及看着广场上一面面迎风飘扬的红旗,王莘的内心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打动了。
当即就萌生了要为新中国写首歌的冲动,看着眼前的景象,四句歌词脱口而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王莘当时怕自己一激动,把刚才灵感并发念出的歌词忘记了,当即匍匐在地,拿出当年老师送他的笔,在烟盒纸上把歌词记了下来。
在回天津的火车上,王莘甚至达到了一种疯魔的状态,他在睡梦中创作出了后面的歌词,他时而亢奋,时而低吟,完全进入了创作的世界当中,以至于当时坐在他对面一名老太太以为他精神有问题,还叫来了列车员,据后来王莘老爷子讲述,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就在这样,一首气势雄壮、热情豪放,传唱至今的《歌唱祖国》就在火车上诞生了。
1951年,在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当毛主席得知王莘就是这首歌的作者后,很是高兴,还送给他一套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一时间,这首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并被周总理推广到朝鲜战场,鼓舞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2007年10月15日,王莘老爷子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但每到国家的重大场合,除了国歌,《歌唱祖国》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必点曲目,前奏响起,每个国人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是我们充满动力。
2019年6月,《歌唱祖国》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曲目库,它也成为了亿万国人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
最后,让我们再重读一遍歌词,感受它带给我们骄傲与自豪!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