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皇冠的诗歌,在创作上是难度最大的文体。
而从创作方式上区分,大体上,诗歌创作分为两大流派:灵感派和苦吟派。
从技法的角度看,苦吟派作品更加值得学习。
但从创作成就上看,灵感派作品常常会更加惊艳。
可以这么说,
灵感派作品的创作上限通常更高,
苦吟派作品的创作则更容易保障下限。
那么,
从作品角度看,
你更喜欢哪一派呢?
文学史上,九成九的诗歌创作者都是苦吟派的信徒和践行者。
在唐代诗人中,最具代表的苦吟派诗人是贾岛和孟郊。
贾岛被称为【诗奴】,孟郊被称为【诗囚】,这二位都是特别喜欢苦心孤诣去创作的诗人。
贾岛的【推敲】就是很典型的炼字选字过程,
而他的一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是侧面论证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格要求。
在整个文学史上,杜甫则是名副其实的苦吟派的最高代表。
杜甫也是一位喜欢呕心沥血进行创作的诗人,
他曾经写下【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足以证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态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中,对仗押韵都做得极好,通篇都很严谨,按理说应该是一首好诗,但事实上,这首七绝不像七绝,更像半律。
但无论如何,虽然这首诗缺乏七绝应有的韵味,但至少上形式上,这首诗无可指摘,上限很低,但下限是有保障的。
对照这首《绝句》,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杜甫最好的一首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从两个作品在对仗押韵的严谨性上,《江南逢李龟年》明显不如《绝句》。
但从艺术成就上分析,《江南逢李龟年》的艺术成就明显要更高些。
这也从侧面认证了,
雕琢固然可以保障作品的下限,但情到辞到一气呵成往往能够产生更好的文学作品。
灵感派,在我认为,又可以称为浑然天成派。
在文学史上,多数诗人只能偶尔进入灵感状态并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唯一的例外是李白。
李白经常会在灵感迸发时创作出无与伦比的作品,
以至于他的顶级作品大多都是灵感迸发的产物,而不是精雕细琢的产物。
可以说,在李白这里,技进乎道——他的创作技术已经趋向于道的层次,而不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早发白帝城》即使是和《江南逢李龟年》相比,它在押韵对仗的严谨程度也是明显不如的,但它却是一首顶级的七绝压卷之作,为什么?
即使完全不考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仅仅是诵读几遍,读者也能够感受到诗中难以抑制的开心快意的心情。
诵读是对一首诗最肤浅的理解,然而,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恰恰能够在最肤浅的层面就打动读者,很显然,这就是一首顶级七绝作品。
于我个人而言,杜诗的厚重和深情很令我感动。
但相比李白作品的直入人心,终归还是有点隔膜。
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李白代表的灵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