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越南国歌只有两段,翻译成汉语后,才晓得越南人说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7 16:40:00  浏览量:2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每次听到国歌的旋律,或是看到国歌的歌词,内心总是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所震撼。那是一种深刻的敬畏,仿佛在耳边回响的是前辈们为这片土地所付出的鲜血与汗水。每一个字句,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荣耀。曾经,他们浴血奋战,拼尽全力捍卫祖国的尊严;如今,我们才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在那个曾经炮火纷飞的年代,只有经历过战火的人民,才会更加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和平意味着什么。而这份感激与敬畏,并不仅仅属于中国,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着类似的历史,越南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或许可以从越南的历史中窥见相似的情感,特别是他们的国歌——《进军歌》,其歌词的气势与我们的国歌有几分相似。

越南的国歌只有两段,旋律在气势上颇有些相似,而当你把它翻译成汉语时,你才会更加明了,这些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有多么深沉。尽管越南的历史充满了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他们也曾多次背离中国独立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越南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他们的奋斗史同样值得尊敬。

自19世纪以来,欧洲的工业化强国开始向外扩张,亚洲的贫困国家成为了他们的目标。越南,便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虽然阮朝名义上仍是一个政权,但实际上早已形同虚设。在殖民地的日子里,越南人民不仅要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要忍受外国统治者的肆意压榨。那段日子,越南人民的生活异常艰辛。

法国占领越南的初衷很简单:他们需要从越南掠夺资源,以维持自己在欧洲战场的战争消耗。为了支持法国在欧洲的战争,越南成为了它们的“粮仓”。然而,法国并未停下对越南人民的压榨,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越南成为了两国争夺的焦点。1940年,日本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迅速占领了越南北部,并迫使法国政府向其妥协,进入了日本的战时体制。尽管表面上仍旧是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日本的统治日益加重。

这种日益严峻的双重压迫下,越南的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困苦。北越成为了日本的战争后勤基地,每年数百万吨的大米被运往日本,为其补充粮食。然而,日本对越南农民的剥削远不止于此,他们不仅强迫越南农民种植军需物资,还将这些物资送往日本战场。日本人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越南的粮食,并通过在越南的占领区售卖获取暴利。

日本侵略者的“仁慈”显得更为可笑,他们给越南农民支付的“补偿”金额极为微薄,与日本军队获得的利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糟糕的是,由于粮食供给严重不足,越南人民的饥荒变得愈加严重,1944年到1945年间,仅在这两年内,由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200万。

然而,正如所有被压迫的民族一样,越南人民并未屈服于苦难,而是展开了反抗。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阮朝的傀儡皇帝也宣告退位,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正式宣布独立,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尽管南方仍未解放,但这一举动点亮了越南人民心中的希望。

1946年,越南召开了第一次国会,确立了新国家的政权结构,并且确定《进军歌》作为国歌,直到今天,这首歌仍是越南人民心中的精神象征。由音乐家阮文高创作的《进军歌》深深植根于越南的抗争历史之中,尤其是在法国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这首歌的意义更加深远。

阮文高出生在海防一个公务员家庭,虽然童年时期的生活条件优渥,但15岁时家境骤变,他只能辍学打工,进入邮局当电话员。然而,这份工作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创作音乐。他的父亲支持他学习传统音乐和诗歌,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作曲家奠定了基础。

《进军歌》的创作正是源自于阮文高对人民疾苦的深刻理解。他通过音乐来表达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愤怒,并鼓励越南人民站起来、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独立而奋斗。歌曲中的歌词简洁而有力,充满了战斗的号召力,其中提到的“越南军团旗标星”就是指的越南共产党早期设计的“金星红旗”,这面旗帜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虽然阮文高在1955年去世,但他并未亲眼见证越南的南北统一。然而,今天,《进军歌》仍然是一首激励越南人民不断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歌曲,它见证了越南人民不懈努力的成果。

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曲时,或许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很多亚洲国家都曾经历过类似的苦难。而胡志明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的文化和情感也有所交织。就像我们自己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些国歌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情感,它们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标签: 国歌 汉语 翻译 越南 进军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