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婚姻幸福的秘诀:不是忍,不是作,而是……

发布时间:2025-05-27 18:27:08  浏览量:16

小时候,我们常在操场上唱这样一首儿歌:“特蕾西坐在树上,K-I-S-S-I-N-G(亲吻)。先有爱情,再有婚姻,然后宝宝就会躺在婴儿车里。”

那时我以为,这就是人生的标准答案,爱情、婚姻、育儿,按部就班便是圆满。可长大后才发现,现实远比儿歌复杂 —— 我经历了三段婚姻,三次离婚,爱过、错过、痛过,一度被贴上 “感情失败者” 的标签。

但后来我明白,所谓 “失败”,不过是选错了结婚对象。我的前两任丈夫都是很好的人,如今各自拥有幸福家庭;第三任丈夫,我们如今在脸书上保持着友好联系。

2005 年,第三段婚姻破裂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和别人结婚,却唯独忘了和那个最重要的人 —— 自己,缔结婚约。

“嫁给自己” 是个宏大的命题,它如同婚姻本身般庄重,核心却很简单:与自己建立深度关系,并为之许下终身承诺

你要像对待最挚爱的伴侣那样,全身心接纳自己,明白此刻的你已足够完整 —— 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份工作、一种境遇,能让你变得更 “圆满”,因为你的圆满本就与生俱来。

或许有人会疑惑:一个离过三次婚的人,有什么资格谈 “婚姻”?但我想说: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往往藏着最珍贵的礼物,只要你愿意向内探索

我来自明尼阿波利斯,母亲是酗酒者,三个月大时就将我送入寄养家庭;父亲是毒贩与皮条客,却也有颗柔软的心,几乎一生都在监狱中度过,最近一次服刑 20 年,直到近年才出狱。

9 岁前,我辗转于二十多个寄养家庭。这段经历给我烙下最深的印记是:我这辈子,决不能再被抛弃。而我以为的 “救命稻草”,就是婚姻。

17 岁遇见第一任丈夫,19 岁结婚。他出身优渥、事业有成,我以为终于找到了 “归属感”。五年后,我却主动离开。十年后,第二段婚姻到来,对方是我儿子的父亲,我们至今保持着良好关系,但四年后我再次选择结束。

并不光彩的过往,却让我不得不直面真相:若想真正 “嫁给自己”,必须先对自己坦诚 —— 哪怕这份坦诚带着阵痛

40 岁时,第三段婚姻仅维持九个月,丈夫便与 21 岁女孩相恋。如今想来,这段荒诞的经历却成了转折点:我终于看清,那个曾被自己嫌弃的 “感情失败者”,才是最该被疼爱的人。

不要说 “等我减肥成功,就爱自己”“等我功成名就,就认可自己”。嫁给自己,意味着在当下的尘埃里爱上自己。我曾以为 “拥有家庭” 才能完整,后来才懂:爱自己的此刻,是走向未来的唯一路径

我们都擅长在 “高光时刻” 爱自己 —— 发型完美的日子、事业顺遂的阶段。但真正的考验,是在 “低谷时刻” 依然抱紧自己:没房没车也好,理想破灭也罢,甚至沉迷追剧、与母亲争吵…… 这些 “不完美” 都不能成为抛弃自己的理由。嫁给自己,就是承诺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你”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用 “失败” 定义自己。就像排队等银行时才懂 “耐心” 的意义,人生从不会直接给你想要的,却会用挫折帮你打磨出所需的品质。三段婚姻失败,教会我的不是 “我不配爱”,而是如何在崩溃时握住自己的手,如何做自己最可靠的依靠

曾经的我,总觉得 “缺了一半”,把婚姻当成填补空虚的工具,以为 “被爱” 才能完整。直到学会 “嫁给自己” 才明白: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世界对待你的方式。当我开始像期待恋人那样宠爱自己,不再渴求从他人身上 “索取安全感”,反而拥有了爱别人的能力 —— 不带控制、不附条件,只是纯粹地看见与接纳。

这场与自己的 “婚姻”,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在事业中:不再焦虑 “如何证明自己”,而是专注 “如何帮助他人实现目标”;

在社交中:不再讨好迎合,而是思考 “我能为这段关系带来什么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爱情中:三个月前的初次约会,我不再纠结 “他是否喜欢我”,而是关注 “和他相处时,我是否喜欢这样的自己”。他喜欢我,我们至今在一起,但这次我不再渴求婚姻的 “承诺”——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我早已从自己身上得到了最坚定的承诺

有人问我现在的感情状态,我会说:“我还在学习如何去爱。” 其实我们都在这条路上摸索,但不同的是,如今的我不再把幸福押注在别人身上。

就像站在山巅或潜入深海,我单膝跪地对自己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份与自己的 “婚约”,让我终于活成了无需依附的完整个体。

婚姻的真谛从来不是 “忍耐” 或 “索取”,而是先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当你学会像深爱恋人那样爱自己,便会发现:原来最好的爱情,从来不是 “填补空缺”,而是两个完整的灵魂,并肩看遍人间烟火

标签: 婚姻 儿歌 婚约 特蕾西 明尼阿波利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