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投生
文/徐志摩
昨晚上,
再前一晚也是的,
在雷雨的猖狂中,
春
投生入残冬的尸体。
不觉得脚下的松软,
耳鬓间的温驯吗?
树枝上浮着青,
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
再有你我肢体上
胸膛间的异样的跳动;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
我在更敏锐的消受
你的媚,吞咽
你的连珠的笑;
你不觉得我的手臂
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
我的呼吸投射到你的身上
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光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的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
写春赞春的一首诗,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首纯粹地写景诗,应该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式联系在一起,从政治与社会角度考虑这首诗的意义,那么诗中的春就是一种象征,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的掀起,象征受压迫受迫害人民的觉醒,象征他们投身革命的勇气与热情。
在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下,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开始觉悟,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启示和领导下,各地纷纷燃起起义的烽火,这应该就是诗中的“春”,应该就是诗中“春的投入”。
烽火一旦燃起,就有不可阻挡的蔓延之势,它像春风一样,刮遍大地,刮进了“残尽的尸体(残冬)”中,“松软了脚下的”土地,带来了“耳鬓的温驯”;“树枝上”开始“浮青”,“潭里的水漾成无限的缠绵”,明显地感受到“胸膛间有着异样的跳动”,树树“桃花”像张张“笑脸”,让我尽情“消受”,更让我冲动地想挎上恋人的“手臂”,揽着她的“腰身”,“飞萤”般投入到迎接春的行列中去。
你们看,春天不是来了吗?天空中“回荡着鸟雀们的热情”,人们也“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多好的春天,我们义无反顾地去迎接它吧!
一首诗,一支冲锋号,吹响了向残冬进发的春之进行曲。
刘树仁,山东宁津人,市作协会员。诗是发现,是创造,每首诗都是在诗人思想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灵芝草。诗稿在《诗刊》《中国诗歌网》《文峰书院》《都市头条》《德州朗诵艺术团》《你在我风景中走过》《诗歌学人》等各级文学网络平台发布或在《山东诗歌》等刊物发表,出版诗集《夕阳拾趣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