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一首很有意味的小诗,评鲁奖诗人胡弦诗歌《浮山湾看船》

发布时间:2025-05-27 20:38:04  浏览量:16

格命草评诗

第601首

浮山湾看船

文/胡弦

天际线上,有船冒出来,

一个不断变大的小黑点在向我们致意。

当它渐渐驶近,变成了眼前的庞然大物,清晰度

突然超出了你对远方的需求。

风把旗子吹得哗哗响,海水晃动,

像在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晃动。

而当它启航——它再次启航,

渐渐变小,从天际线上消失,变成了只能

属于远方的

再次拒绝被理解的事物。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胡弦的诗《浮山湾看船》,此诗通过看船在视觉上的远近感受,诗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性思考,加之场景绘画及辩证的分析,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及条件下,会引发不同的判断,进而对事物的理解也会截然不同,因此,将事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考察,得出正确判断的概率更多,诗人正是因为看船,通过远近距离对船进行了立体的分析,进而对远方这一概念有了不同寻常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诗歌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先从远处的角度来分析,天际线上的船只是一个小黑点,在由远及近的过程中,不断变大,当它还是小点的时候,因为视线的原因,对船是未知的认识,很自然就有了诸多幻想,这时在心理上莫名会产生弄清楚它的冲动。这就是诗人说的对远方的需求。

再从近处来看,当船渐渐驶近,变成庞然大物,清晰度超出了对远方的需求,在完全遮挡视线的情况下,诗人对船进行了近处画像。先是听觉“风把旗子吹得哗哗响,海水晃动”,而且“像在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晃动”,因为自身的渺小,所以对船的局部描写更为有效。诗人将近处的船比作是在巨大的实验室里晃动,这也是视觉感受上的联想。

当船再次启航,船体由大慢慢变小,最后从天际线上消失,“变成了只能属于远方的/再次拒绝被理解的事物”,这句话颇有深意,远方的事情就是拒绝被理解的,所以远方充满诱惑。诗人通过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视觉体验和分析,对船有了更好的理解。正是因为从多角度看过船,才对远方有了去魅的认识,而这样就更加客观。

这首诗仿佛是在借看船,让读者能体会一些人生道理。此诗兼顾了感性及理性的认识,从这一首小诗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变化的规律和逻辑,正是诗人的演绎,让这一认识更加具体且深刻。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胡弦,1966年生于徐州乡村,做过教师,报社记者、编辑,现居南京,《扬子江诗刊》编辑。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刊物发表大量诗歌,在《散文》《散文天地》《散文百家》等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万字,出版诗集《十年灯》(2007),散文集《菜蔬小语》(2008)等,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2004)、《散文诗》(2003)、《诗潮》(2003)、《诗林》(1999)等杂志诗歌竞赛奖,2009年1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2000—2009)十佳青年诗人”称号。出席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在多家报刊开设过散文专栏,作品入选多种年度最佳选本。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6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六)》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标签: 诗歌 诗人 浮山 胡弦 胡弦诗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