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内AI将超越人类?
最近,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发言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讨论。他提醒到:我们正在逼近“技术奇点”。
这个概念最早由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2005年提出,指的是人工智能发展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点,并指出这个临界点将在2045年。当时这一观点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如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过去几年,AI的发展轨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ChatGPT仅用两个月就获得1亿用户,创造了互联网产品增长的新纪录;AI绘画工具已经达到专业艺术家的水准,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AlphaFold找到了“蛋白质折叠难题”的答案。
这些突破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库兹韦尔最初预测的2045年技术奇点,很可能会提前到来。
因为技术进步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呈现指数级爆发式增长。就像AlphaGo打败人类冠军之前,就有专家预测AI要完全掌握围棋能力至少需要十年,但结果只用了几个月就实现了。
而且,技术奇点不会局限在AI技术本身,就像工业革命不只是从人力转变到蒸汽机,还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AI技术的突破正在各个领域引发连锁反应。
在生命科学领域,这种影响表现得尤其明显。当AlphaFold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时,科学家们正在借助AI的计算能力,从海量化合物中快速锁定了AKG等具有抗衰老潜力的物质。如果是在传统研究模式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
如今这项基于诺贝尔奖(DNA甲基化调控)的技术,已落地为具体成果“易活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临床研究显示,平均年龄61岁的志愿者们,连续补充该物质7个月后,线粒体功能显著提升,生物甲基化年龄平均降低8岁。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前沿技术开发的抗衰成果“易活新”,从实验室研究到上市电商平台不到18个月,这种转化速度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随着抗衰技术的突破,除了“技术奇点”,库兹韦尔还提出了另一个震撼的概念——“寿命逃逸速度”。这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描述了当技术发展突破临界点后将进入的全新阶段。
就像火箭达到逃逸速度后可以摆脱地球引力一样,库兹韦尔认为,当医学进步的速度超过衰老的速度时,人类寿命将实现质的飞跃。谷歌旗下DeepMind的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也预测,人类的寿命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0岁。
“寿命逃逸速度”理念
现在看来这一推测并非空想,如今多项前沿技术的发展,展现了“寿命逃逸”的可能:
AlphaFold仅用两年时间就解决了困扰学界长达50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在实验室中展现延寿潜力的AKG物质已然在市场走热,在京东等平台成交已高达百万元;纳米机器人修复细胞、意识数字化等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这些技术也面临着双重考验,例如目前“易活新”等前沿成果成本较高,接触群体多为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高知人士。而在国际市场,类似的成果价格是国内的几十倍,动辄万元。当这些前沿技术拥有价格门槛,是否会造就新的“特权阶层”?
如果未来有一天,AI可以靠自己设计出更聪明的AI,或许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在那时,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让前沿技术惠及全体人类,减少不平等……这些问题比技术本身更值得思考。
换一种角度看,技术奇点,或许是人类文明重新开始的“起点”。奇点来临之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什么才是人类文明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有一点需要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单纯地延长生命,而在于丰富生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