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歌游内蒙古丨南宝力皋吐博物馆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5-05-28 03:55:56  浏览量:15

AI看文物

家人们!AI 看文物第四弹惊喜来袭✨

南宝力皋吐博物馆第二期「奇妙文物展」重磅开启!

当五千年前的文物打破时光桎梏 —— 陶罐的斑驳纹路里,藏着远古工匠的心跳;玉石上的几何图腾,正随着 AI 光影流转,化作灵动舞者的裙裾。看!彩绘纹饰在虚拟光束中「复活」于展柜间起舞,每一道弧线都在诉说跨越时空的秘语~

<01>

陶高领壶

口径12.1、足径10、高26.7厘米。

夹细砂红褐陶。侈口,圆唇,高领,鼓腹,圈足。肩部有对称双耳。近底部和底部有多对圆形铜孔。通体磨光,领中部上下各饰一匝条形内填短斜线纹,其间饰正、反“之”字形内填短斜线纹;腹上部饰两匝、下部饰一匝条形内填短斜线纹,其间饰斜条形和三角形内填短斜线纹。

<02>

陶壶

口径10.8、底径8.4、高31.9厘米。

夹细砂红褐陶。敞口,方唇,长颈,溜肩,弧腹,平底。颈肩间附加一匝索状粗泥条纹,腹下部附加一匝粗泥条加竖短线纹,二者间的腹部饰“V”形、三角形和菱形内填短斜线纹。

<03>

陶鼓腹罐

口径7.9、足径6.4、高12.3厘米。

夹细砂灰褐陶。侈口,圆唇,弧腹,矮圈足。通体磨光,腹部饰几何形内填短斜线纹。

<04>

陶钵

口径11.5、底径7.3、高9.2厘米。

夹砂红陶。敛口,圆唇,弧腹,平底。腹上部有桥状对称双耳。通体磨光,口沿下附加一匝泥条,其下附加四组对称竖向泥条,每组两道,泥条下端附加一乳钉。

<05>

玉觿

长5.35厘米、宽3.6厘米、大孔径0.7厘米-0.85厘米、小孔径0.18厘米、最厚0.4厘米。

为青白玉质,片状,长方形柄,侧出一弯勾,中部稍厚,向边缘渐薄,中上部对钻一大孔,一旁对钻一小孔。 觽是古代一种用来解结的锥子,一般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其首如龙而尾尖,有扁身和圆身两种,扁身造型如半玉璧,圆身造型如象牙,为祭祀和祈福时之礼器,东汉后渐渐消失。

<06>

玉璇玑

对角长5、孔径1.2~1.6、厚0.38厘米。

玉璇玑,通体光素无纹,外周有两个脊牙,根据实物,可知此器当初应该是还有一只脊牙,可能后来折断,现仍可见其折断痕迹,推测其用于观测天文或可能与仿天圆地方的玉璧和玉琮原理相似,也是仿照水、风旋涡形而作,是用来做“礼风”或“礼水”的祭祀礼仪用具。

<07>

骨冠

为骨角质弯条形饰片。共分三组,每组6件。每组皆弯向下弧朝上,且从上到下由小到大排列。弯条形饰片两端大多穿一孔,个别的穿两孔,中部弧的边沿各穿一孔。这些饰片保存皆不太完整,大者残长13、残宽2.2厘米,小者残长5.5、残宽0.9厘米。这些饰片或为钉缀在帽子上的饰件,或是相互连缀而成冠。

<08>

骨柄石刃刀

残长19.9、骨梗最宽3.5、带刃最宽3.55、最厚1.1厘米骨梗用动物肋骨制成。刀背下弧,后宽向前渐窄,骨梗两大面刻有三角形纹,一侧开槽,槽内嵌红白色石英石刃,为复合工具。

南宝力皋吐博物馆

南宝力皋吐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奇幻之旅

南宝力皋吐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东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重要窗口。

镇馆之宝:全球唯一的“人形陶壶”全息投影,感受史前母性崇拜的神秘震撼!

南宝力皋吐博物馆打造 「全龄段探索空间」,多元体验区域惊喜开放:

🌿 室外免费体验区(零门槛畅玩)

模拟考古挖掘、稻草迷宫、陶艺教育、体能拓展区等,在趣味运动中解码先民生存智慧,开启一场充满野趣与知识的史前文化之旅。

📜 室内免费展览区(文化深度游)

沉浸式走进博物馆历史长廊,近距离观赏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真品,解码南宝先民的生活图景与文化脉络。

🎬 室内收费体验区--博物馆数字展厅(科技感升级)

🎫收费区票价信息:80元/人。

免费政策:65 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及 1 名陪同人员免票(需现场登记)。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地址: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

标签: 内蒙古 博物馆 南宝 斜线纹 骨梗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