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和关爱打动学生的心灵
(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教育是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教育也是一把钥匙,开启学生心灵的锁。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真诚与关爱是教育的底色,只有用真心才能叩开学生的心门,用关爱才能浇灌出成长的芬芳。回首自己的育人之路,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往往藏在那些细微的温暖与坚持之中。
那是我刚入职的第二年,班里转来一个叫小宇的男孩。他总是沉默寡言,上课时眼神空洞地望向窗外,作业本上布满潦草的字迹。一次课后,我发现他躲在操场角落哭泣,手里攥着一张被揉皱的试卷——那是他第三次化学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单。我蹲下身,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小宇,要不要聊聊?”他猛地抬头,警惕的眼神像受惊的小兽。那一刻,我明白:要走进他的世界,不能急于破门而入,而需静候花开。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无声的关怀”。每天放学后,我会悄悄把他的作业本放在讲台上,用红笔圈出错误但不打叉,在旁边写下鼓励的话:“这次进步了,继续加油!”课间休息时,我假装路过他座位,递上一块橡皮或一支新铅笔,从不提及学习压力。渐渐地,他会在批改后的作业本里夹一张纸条,画着歪歪扭扭的笑脸。我知道,坚冰正在融化。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月后的运动会。小宇报名了长跑比赛,却在最后一圈摔倒。我冲过去扶他时,他咬着牙说:“老师,我不想输……”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他:“输赢不重要,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比任何奖牌都珍贵。”那天傍晚,他第一次主动找我谈话。原来,父母离异后他跟着奶奶生活,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我望着他泛红的眼眶,一字一句地说:“小宇,你从来都不是‘不行’,你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他约定“每天进步一点点”:数学课上,我让他当我的小助手,帮我分发试卷;午休时,我们一起在操场散步,他慢慢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在他生日那天,我带着全班同学给他唱生日歌,他惊喜得愣住了。渐渐地,他的作业字迹工整了,课堂上偶尔会举起颤抖的手回答问题,笑容也像春日的阳光般一点点绽放。
学期末,小宇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及格线。更重要的是,他在作文里写道:“以前我觉得学校是灰暗的,但现在,老师让我知道,温暖是可以传递的。”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原来,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两颗心灵的共鸣。当我用真诚融化他的防备,用关爱填补他的缺失,他便在无声的滋养中,自己找到了成长的勇气。
如今,每当我面对新的学生,总会想起小宇的故事。教育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征服”,而是静水流深的“浸润”。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改变所有学生的命运,但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心,用关爱去倾听、去陪伴、去相信,就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终有一天,这粒种子会破土而出,长成坚韧的枝桠,支撑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