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抢险英雄谱 | 田野:高原战歌显本色 铁肩担当写忠诚

发布时间:2025-05-28 21:24:46  浏览量:20

四月,应急管理部下发《关于给予李波等29名同志和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B-722W机组等4个集体奖励的决定》,对在2025年1月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中国安能李波、田野荣获表彰。今天,水电铁军公众号《抢险英雄谱》专栏,介绍田野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事迹。

田野

田野,中共党员,1989年4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现为中国安能三局成都救援基地职员。转企后,他先后参加了四川丹巴“6.17”泥石流抢险、泸县“9·16”地震抢险、泸定“9·5”地震抢险、汶川绵虒“6.27”山洪泥石流抢险、康定特大泥石流抢险、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抢险等十余次救援任务,以及应急使命“2021”“2022”等多次国家级演习演练任务。2025年4月,因在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被应急管理部授予“嘉奖”奖励。

“我身体扛得住,我上!”

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定日县抗震救灾现场,中国安能三局成都救援基地一分队副队长田野沙哑却坚定的声音穿透凛冽寒风。这位来自千里之外的抢险勇士,用忠诚与担当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应急救援的壮歌。

千里驰援

与时间赛跑的生命竞速

01

西藏日喀则地震发生后,田野主动请缨加入首批从成都奔赴西藏一线的救援队伍。从成都双流机场到拉萨贡嘎机场,再连夜乘车近10小时奔赴定日抢险一线,途中翻越海拔5200米的嘉措拉山口,高原反应如重锤般击打着每一位队员的胸腔。

田野随队伍乘飞机奔赴西藏

“大家都醒一醒、醒一醒,要过5000米海拔的山口了,大家互相看一看,都要保持清醒,呼吸困难的抓紧用氧气瓶。”

作为副队长的田野,机动途中不敢有一丝懈怠,他奔走在遍布行李的大巴过道中,守护着救援队员们的安全。当车辆在早上7点抵达定日县时,血氧仪显示田野的血氧饱和度已降至78%,他抓起氧气瓶深吸两口,便带领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抢险救援现场。

手动清理废墟、帮助受灾群众寻找遗失物资

“早一分钟搭建避难所,群众就少一分危险”,在余震不断的废墟间,他带领救援分队连续奋战16小时,完成45顶应急帐篷架设,为200余名受灾群众筑起“生命庇护所”。

铁血柔情

高原之上的战友深情

02

随着救援深入,高原的“隐形杀手”开始肆虐。经过连续两天一夜的救援行动,第一批从成都奔赴日喀则的救援员们,此时高原反应已非常严重,随时可能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急症,经过细致的排查,8名救援员被强制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同样持续低烧的田野却当起了“战地护士”。

田野与集团专家组连夜照顾伤员

医院中,两天一夜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田野在安置好8名救援员休息后,终于能在病床旁迎来短暂的吸氧和休息,但手机里每半小时一响的闹钟印证了他的责任与担当。为了保证战友们的治疗顺利,他每半个小时坚持检查一遍吸氧和睡眠情况,缺少被褥,他便连夜申请20余件军大衣。期间,有一名救援员发烧至39度,田野便守在他床边,喂药、倒水、测温,直至高烧退下。经过田野一夜的照顾与中国安能集团从北京连夜赶来的医疗专家组的诊疗,8名救援员顺利度过危险的一夜,在第二日顺利送返成都。

当医疗组要求田野一同返蓉时,他用钢铁般的军人气势拍着胸脯说:“我去过很多次高原,各位领导放心,我保证能够在个人安全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在田野的强烈要求下,他留在了一线救援现场。

矢志攻坚

以身彰显救灾中的安能力量

03

面对230余套活动板房的紧急搭建任务,田野与技术骨干一同彻夜攻关,通过优化模块化拼装流程和人机协作搭建方式,将搭建方法的23个步骤精简为15步,创新采用“三点定位法”提升组装精度。

抵达受灾现场后第一时间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在近零下10摄氏度的深夜寒风中,田野带头脱掉手套示范操作,指尖被钢板磕破仍坚持作业,在田野与现场救援队员们的奋勇拼搏下,最终在高海拔的救援现场创造了“8分钟搭建板房”的安能速度,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在废墟中挖掘被埋物资时,田野更是不怕脏、不怕累,带头钻进废墟,一寸一寸寻找,一捧一捧清理,当地的藏族同胞看在眼里,不停地向田野竖起大拇指。

昼夜攻坚搭建板房

截至任务完成时,田野带领的突击队累计协助当地政府搬运救灾物资约1.5吨,转运重伤群众1人,家畜40余头,挖出被埋物资约0.8吨,挽回受灾群众财产损失约15万元。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田野用共产党员的赤诚、应急救援人的专业、中国安能人的血性,铸就了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的精神丰碑。他的战靴上凝结的冰霜,丈量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亲手搭建的板房里升起的炊烟,温暖着雪域高原的冬天。

推 · 荐 · 阅 · 读

标签: 战歌 田野 高原 铁肩 英雄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