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南大教授犀利点评刀郎新歌,句句珠玑,一针见血,不拘于私怨

发布时间:2025-05-29 08:01:04  浏览量:19

文‖ 花

编辑‖一纸青史

众所周知,娱乐圈频出丑闻,各种乱象事件接连不断,演员明星的大瓜那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久而久之,人们也对此见怪不怪了。

不过,近日舆论的风波刮向了华语乐坛,虽然音乐圈中也曾曝出了一些颠覆人三观的事情,但与娱乐圈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这次发生的事情形势极为严峻,甚至被媒体描述为音乐圈中的十级地震。

事件主角的身份比较特殊,是深受观众们喜爱的刀郎,而让他变成华语乐坛中被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的“罪魁祸首”是因为他的新乐曲。7月19日,许久未见的刀郎带着他的全新力作强势回归,给了喜爱他的粉丝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大家都想尽早购买刀郎的专辑来感受一下他在淡出人们视线的这段期间里的各种变化。可是,消息刚出,带给刀郎的不是专辑的高销量,而是因自己专辑中的一首乐曲推向了华语乐坛中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那首乐曲名叫《罗刹海市》,因为用词大胆犀利,暗含着讽刺意味,又因为此前刀郎与几位华语乐坛中的大佬们产生的摩擦。

刀郎是草根出身,那几位大佬仗着自己在圈内地位高、有话语权,对刀郎的音乐嗤之以鼻,毫不掩饰对刀郎的嘲讽,让刀郎一度下不来台。所以,大家认为这首歌是刀郎对那些曾欺负他的人而做的反击。

事情不断发酵,网友们争论纷纷、各抒己见,甚至有人直接去到猜测的对象的微博下评论,让其去听刀郎新歌,局面一度陷入混乱之中。幸而这时出现了一位救星,避免事态发展到不可挽留的地步。此人便是南京大学苗怀明博士。

罗刹海市

刀郎的这首备受争议的《罗刹海市》借用蒲松龄同名小说《罗刹海市》中的剧情,而《罗刹海市》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篇讽刺题材的小说。

《罗刹海市》主要讲的是一个名叫马骥的才貌双全的大才子在一个叫做“大罗刹国”的国家所见所感。

马骥是位博学多才的人,他是虽为商人之子,但自小酷爱读书。在14岁时考上了秀才。父亲认为读书不能填饱肚子,还是经商务实,于是马骥便开始学习父亲做生意。

这天,马骥和人一起坐船到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漂到了大罗刹国。马骥发现这里的人个个都奇丑无比,吓了一跳;而当地人看马骥,也认为他是怪物,看到马骥来了就逃跑。

马骥发现,这里也有容貌正常的,但都衣衫褴褛,而其貌不扬的人穿着却十分华贵。马骥感到不解,便向村人打听情况。

原来,在大罗刹国里,不看重才干,只关注容貌。这里以丑为美,越丑的人,获得的官职越高,越被人追捧;反之,越美的人,越被人唾弃。马骥长相清秀,在大罗刹国人眼里,他是一个怪物,所以当马骥刚到时,人们都躲着他,现在知道他对人无害后,才敢与他聊天。

马骥请村人带他到城里看看,人们都对马骥的外貌心生恐惧。村人告诉马骥这里有个执戟郎见多识广,不会因他的外表恐惧,将马骥带去见这位执戟郎。

执戟郎对马骥的出身很感兴趣,他年轻时游历无数大小国家,但从未接触过上国的人,所以十分高兴将马骥引荐给国王。

马骥心生一计,用煤灰涂在自己脸上,将自己变得十分丑陋。国王见马骥打扮过后的丑陋容貌,大喜,赐予他下大夫的官位。有一些官员识破马骥的假面貌,常常见到他时小声耳语,也不愿与他交往;马骥感到很孤独,又怕自己在容貌作假一事败露出去,于是便上书国王请求休假。

马骥从村人那里得知了海市的存在,并幸运与世子相识,世子认为二人相遇定是缘分所就,便将马骥介绍给龙王。龙王十分赏识马骥俊美的容颜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马骥思念家乡,便与龙女分别,回到了故乡。回来后,马骥将自己在大罗刹国中奇特的现象说给其他人听。众人听后十分诧异,都对此感到深深的不解。

蒲松龄通过描绘出一个颠倒黑白、违背常理的荒诞国度,借此讽刺世间不分善恶、扭曲事实的人。

既然刀郎选用讽刺性小说作为灵感,并将其内容写入自己的歌曲中,选词也是个个犀利,一定是暗有所指。

有网友将刀郎的歌词的隐喻全部解读了出来。“那又鸟”指那英,“苟苟营”指浙江电视台,“一丘河”指汪峰,“公公好威名”指高晓松,“三孔鼻”指杨坤,“人未言先转腚”指《中国好声音》。

刀郎的刀杀人不见血。2004年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2005年凭借《冲动的惩罚》获得全国“金唱片”奖。自刀郎出道以来,外界对他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刀郎的歌词通俗易懂,唱起了也朗朗上口,所以十分喜欢他的歌曲;也有人觉得他的歌词过于接地气,缺乏了艺术应给人的高雅气质。

艺术本就是一个百花齐放,没有固定衡量标准的事物,如若像观众那样只是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相信刀郎也不会如此气愤,用歌词内涵他们。

那英,华语乐坛的一姐,唱功是一方面,但她被冠以“一姐”称号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她火爆的性格,只要看不惯,就去怼去骂,并常常让对方下不来台。

那英的这种性格,有人认为她“真性情”,但更多人表示不理解,觉得那英就是见人下菜碟儿,厉害有背景的不敢招惹,专挑软柿子捏,欺负老实人。

刀郎就曾被那英公开指点。那英直言,刀郎的歌是写给农民工听的,丝毫没有艺术价值,对于刀郎成名以及他的歌曲高销量表示疑惑。

杨坤曾公然在记者面前发问,觉得刀郎的歌不能称之为音乐,也认为刀郎的歌曲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汪峰也曾犀利发表自己观点,认为刀郎的歌流行起来是种悲哀。

言简意赅,这几个人想表达的就是自己与刀郎不同,所作所写所唱的歌曲是能登上舞台的,甚至可以被流传下去。

为何他们要如此轻蔑刀郎及他所作的歌曲呢,虽然他们明面上说是为了流行音乐更好反展而铲除异物,实际只是将其作为自己嫉妒刀郎的歌曲销量好,受人喜爱的伪装。靠贬低刀郎抬高自己。

音乐之所以能让人喜爱,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如果千篇一律,就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多元化追求,也会对音乐渐渐失去兴致。

现今的音乐,为了流量,制造出大量曲风相似的工业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一味追求名与利,食之无味,让人们逐渐失去兴趣,也不断拉低人们的眼光。

像那英那样所谓的“真正音乐人”,不过只是个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不断用言语和手上的权力打压别人的小人罢了。因此也有人揣测,刀郎的这首新歌也许不单单指那英几人,或许在暗讽当下早已畸形的音乐市场。

刀郎不俗的战绩

尽管在音乐界内很多同行对刀郎的大火持怀疑态度,认为他只是运气好,名不副实,实际不然。

2004年,刀郎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也是因为这首歌曲结束了此前辛苦的摸爬滚打,一曲成名。

虽然《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歌词简单,没有应用浮夸的辞藻,但在这首歌中,包含着众多音乐元素。

它延续了此前《西域情歌》的制作风格,将新疆民乐融入到摇滚等现代流行元素中,将其变得多元,刀郎自带的独特低沉嗓音将带有这些不同风格元素的歌曲唱出独特的味道,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俗话说,树大招风。刀郎的走红让一些比他资历老,有很多代表作的音乐界的老前辈们看来眼红,利用社会舆论大肆贬低刀郎,说他的歌曲是音乐界的耻辱,在他的歌曲的影响下,中国音乐会倒退20年。

苗怀明博士在说明自己见解前,先对刀郎给予明确的肯定。他认为,刀郎的曲风只是比较平淡,但好处也是因为没有令人眼花缭乱花活儿和为了升华主题而生搬硬套、与整首歌毫无关联的歌词,让人们听完就能上手学习,很快就能熟练唱出。

歌曲本身的目的就是让人易懂易学,如果为了彰显自己水平,而故意将歌曲难度加大,就失去了歌曲本来的目的。

刀郎对《罗刹海市》重新演绎,不失经典的同时又加入了流行元素,通过歌曲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经典的作品,将传统更好地流传下去。

苗怀明博士认为,刀郎的这首《罗刹海市》是否如网友所说有明确的针对性尚不能说明,但他更愿意相信刀郎是借此曲说明当今华语乐坛的乱象。如果说刀郎的新歌确有针对个人的话也能理解,毕竟网友分析出来的这几个人都在公共场合下否定了刀郎,践踏了他的音乐。

事件的后续

苗怀明博士的言论一出,确实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事情的发展蔓延,但因为这件事争论比较大,对于刀郎写下此曲的用意也是众说纷纭。

于是,记者决定直接向该事件的主角刀郎讨教,但未得到任何回应。或许,刀郎只是想借这首歌表达一下自己出现以来心中压抑的不满。但因为没有接到他的回应,真相也就不了了之了。

每个人对待具体事物的欣赏角度都有所不同,更何况像音乐这样抽象的东西。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喜恶而强行改变他人的风格。可以不喜欢,可以不理解,但一定要保持尊重原则,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标签: 新歌 刀郎 南大 珠玑 句句珠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