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大伙儿有没有这种感觉?这个初中的古诗词鉴赏题,似乎有点难啊

发布时间:2025-05-29 11:57:32  浏览量:17

讲真,我也没想到自家的语文“刷模板”工程,都快刷到最后一步了,居然又来了一块硬骨头。

这个古诗词鉴赏,乍一出起题来,让七年级男娃有点摸不着风啊。

啥叫“炼字”?

啥叫意象?

啥叫意境?

而且,古诗词鉴赏的对比阅读题一摆出来,好像这个课外古诗的完全看懂,都不太容易呐。

和前期的文言文学习比起来,文言文真算是实在的了,只要常见实词能过关,第一遍扫过去,不说太精确吧,估个大意是没问题的;

但课外古诗读起来,个个字都认识,但拼在一起,就有点“意会”,又有点“玄乎”了,它到底想讲啥?

我赶紧又去翻了些资料,看了些前辈们的总结,总算找到了一些觉得古诗词鉴赏难的原因,梳理一下,大致有这些:

第一,古诗词鉴赏的出题和文言文的出题,并不一样。

这话乍一听像是废话,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题,当然不一样了。

但是,从我们日常预习、学习、练习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家长,经常把这两个板块混在一起,管它们叫做古诗文(古文+古诗词)。

尽管它们确实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但其实它们俩是两个非常独立的板块,它们在音韵、格式、语法上的差异都很大,就好像我们看现代文里面,那文章和诗歌差得也不是一星半点,都完全是两个文学体裁来的。

(顺便插一句,不经常有人开玩笑的问:为什么“唐宋八大家”里面没有李白和杜甫呢?是他俩的诗写得不够好吗?以前我也不太清楚,后来才明白,这完全是两码事呀)

那自然的,老师教起来,考试考起来,差异就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

因此,老母亲之前想当然的,觉得刷完文言文模板,再刷那5-6个古诗词模板,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一路easy下去,那真真是太“轻敌”了。

古诗词鉴赏,哪怕是初中的应试,也有它独特的“套路”。

第二,古诗词鉴赏本身就是重点、难点。

文言文是重点、难点,古诗词鉴赏也是啊。

单是翻一翻初中的常考模板,不光是出现对意象、意境等比较难理解的诗歌概念的考核,而且对于这些概念的知识总结,那也是干货十足的。

想偷懒把现成的模板草草记一遍就直接做题,还要做得不错,那对于普娃来说,真是异想天开。

据我所知,初中的古诗词鉴赏题,还蛮拉分的,只有少数娃能拿到满分,也算是个拉开差距的隐形战场。

而且,进了高中,古诗词鉴赏也还是考这些难点,只不过更深了(所以你看很多重高的语文老师,在文言文和古诗上都很厉害,很能抓深度理解)。

第三,我们这些新初一娃正在面临着一个跨越。

仔细想一想,古诗词鉴赏对于绝大部分的新初一娃,还真是一个跨越呢。

表现一:

老母亲们还记得咱们小学课本学过的那些诗么?尽管都是耳熟能详的,但一分析诗的题材,基本上全是写景、状物,看得见、摸得着,离现实生活也近,非常之写实。

涉及到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哲理思考的,其实并不多。即使有,老师也不会深入展开分析得太多。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小学课本里的诗,李白的最多,杜甫的却并不多。可一进中学,杜甫的诗就开始增加了。

而且,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诗的背景、人的情绪、诗的语言,这些相对深奥一点的人文内容,就明显增多了。

表现二:

考试的题型。

我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情况怎么样,在我们这儿小升初的时候,古诗文这一块,基本是会考一些小古文,难一点的,会出现和初一长度接近的对比阅读。但是,考课内课外古诗的对比阅读,是很少见的。

而进了初一以后,基本也还是以古文为大头,即使是拓展性质的题,也只是长度长一些,题型还是相对固化的。

但出现古代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那也是近期的事。最近才慢慢的、集中的出现了,这不,娃就有点摸不着风了嘛。

所以老母亲觉得,这个古诗词鉴赏,在这个阶段,倒像是正式开了个头,在接下来的初、高中,就要站稳一方天地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那么,接下来怎么办?我家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做点准备:

1、尽量赶在老师的前面,多接触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常考模板和常见题型。

先见一些常用典故、惯用意象、常用赏析术语、常见诗作题材,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孩子在答题上还答得不够完善,但至少摸到了风,像点样子,不会一愁莫展,动不了笔。

2、在积累古诗上,接下来要在精读上,多投入一些精力了。

其实很多娃早就在提前背初中的古文和诗了,但现在看来,单就诗歌这一块,光背得出,译得出,明显还不够。

得要在精读上多投入,多体会诗的“意境”,多学习诗的语言特点。

另外,精读古诗的数量,看样子在课外要找时间慢慢加上去了。

高中的诗,可以考虑了。个人专题,也可以考虑了。数量和深度都要增加。

3、课外也要多读一些诗歌解读方面的书,看一些解读方面的节目。

古诗背容易,难在理解,所谓鉴赏类的考题,主旨不也就是考察各种理解么?

但对于诗歌所反映的:对社会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对文化的理解,对情感的理解,孩子除了倚靠自身的积累,自身认知的成长,外来的点拨也很重要。

因此,多读一点古诗解读方面的课外书,是有好处的。

我自己在读的六神磊磊的《唐诗三部曲》(唐诗寒武纪+唐诗光明顶),

以及文史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的文案书《跨山海》(1-2),讲的都是著名诗人、诗作的解读,觉得在理解上的思路,很能打开啊。

另外,经典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暑假也得捡起来继续刷,专业教授们的解读,真是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

大伙儿一起加油吧,现在越来越觉得:学好古文,学好古诗,确实一点都不容易。趁咱现在还有时间,多给高中攒点老本吧。

标签: 古诗词 诗歌 初中 鉴赏 古诗词鉴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