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莲年
当清晨的薄雾轻扣我暂栖的木屋
昨日的沮丧与疲惫
已飘向了另外一片遥远神秘的山谷
我希望它们不要再次谎言的折回
我安静的黎明与亲切的大自然吻合着
说着我们互通的爱之梦
一群扰攘的旷野里,杂草蔓延
它们的哭泣与惆怅
是从一朵凋零的金丝桃的花瓣开始
千寻万寻的爱情之梦
已经啜饮了多少个萎靡的黑夜
突然,我爱上了仙鹤清越的啼鸣
爱上了莲叶间蜻蜓的啄吻
我仿若拥有了永恒的快乐
短暂只是它们的幻影
可当暮色又一次蔓延
我开始在花园的铁栏边徘徊,叹息
又开始等待蝉鸣,等待太阳的走近
等待希望在泥土里下一季倔强的生长
我执着的
证明我们的花园从未有过死亡与沉沦
童年的街道漫步在心灵的转角
与沉默是一致的
那一年快乐躺在夕阳的咽喉里
一只只草坪里的纸飞机
又靠近了重生与自由自在的风
然而,那些黑暗的洞庭为什么会久久萦绕
我需要寻求庇护
与天空接壤,与村落盟誓
与他们结伴
寻找那片空灵的歌声
作者简介:
国际诗人莲年,本名沈子淇,笔名莲华,作为茅盾第三代传人,是当代文坛极具先锋性与跨界特质的思想者。这位哲学家、先锋派诗人以跨学科的深邃视野,在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持续构建着充满思辨性的精神世界。
作为当代哲学语境下的诗歌革新者,莲年将哲学思辨深度融入创作肌理。她打破传统诗歌边界,独创“赛博格自然”美学体系,通过科技与自然的意象交织,解构人类存在本质,重构诗歌的哲学维度。这种将形而上思考具象化的创作方式,使她的作品成为探索人性、存在与两性议题的思想容器。
在跨界艺术实践中,莲年始终以哲学家的敏锐视角,完成从文字到音符、从视觉艺术到心理学研究的多维转化。作为词人,她赋予旋律哲学化的诗意表达;作为摄影师与设计师,她通过视觉语言探讨存在主义命题。其作品既保持朦胧诗的哲思含蓄,又融合意象派的凝练张力,将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辨熔铸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作家:莲年
凭借深厚的哲学底蕴与实验精神,莲年不仅斩获“当代作家杯”“长江杯”双料文学冠军,作品入选《世界爱情诗刊》《诗刊》等权威选集,更以国际诗歌协会理事、《国际诗人》终身签约作家的身份,创立“莲年诗社”,持续推动诗歌与多媒介的融合创新。她以哲学家的深邃笔触,不断叩击时代精神的内核,成为当代文艺领域极具思想重量的标志性人物。
作家: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