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门楼(下)
作者:侯进录
下邳城困战云愁,
吕奉骄昏计未谋。
侯叛马归曹势壮,
布擒楼缚志难酬。
陈宫守义存风骨,
高顺成仁展劲遒。
幸得张文忠勇显,
曹刘对酌共相留。
分联解析
1. 首联:“下邳城困战云愁,吕奉骄昏计未谋”。“下邳城困”直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与紧张局势,曹操大军围困下邳,使得战云密布,一个“愁”字渲染出压抑、危急的氛围。“吕奉骄昏”指出吕布的性格缺陷,“骄”为骄傲自满,“昏”表昏庸糊涂,正因如此,他未能采纳陈宫的谋略,为其失败埋下伏笔。此联奠定了全诗悲剧性的基调,引出后续情节。
2. 颔联:“侯叛马归曹势壮,布擒楼缚志难酬”。“侯叛马归”讲述部将侯成背叛吕布,将赤兔马献给曹操,使得曹操势力更加强盛。这一细节不仅体现出吕布内部的分崩离析,也从侧面反映出曹操阵营的吸引力。“布擒楼缚”生动描绘出吕布被擒获后,在白门楼上被绳索捆绑的狼狈模样,曾经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志难酬”三字饱含对吕布命运的感慨,进一步强化了悲剧色彩。
3. 颈联:“陈宫守义存风骨,高顺成仁展劲遒”。此联聚焦于陈宫和高顺两人。陈宫“守义”,面对曹操劝降,坚守自己的道义原则,拒不投降,这种行为彰显出他的“风骨”,即刚正不阿、坚守气节的品格。高顺“成仁”,坦然赴死,以生命践行仁义,其英勇无畏、慷慨就义的精神“展劲遒”,展现出令人敬仰的刚劲气质,凸显了两人忠义的形象,与吕布的反复无常形成鲜明对比。
4. 尾联:“幸得张文忠勇显,曹刘对酌共相留”。“张文”指张辽,他在被押解时,展现出“忠勇”的特质,傲对曹操,毫不畏惧,这份忠义和勇敢引起了刘备与关羽的注意,他们为张辽求情。曹操也欣赏张辽之才,最终“曹刘对酌”,以一种相对和谐的氛围,共同决定留下张辽。“共相留”不仅意味着张辽迎来人生转机,也暗示了曹刘在人才的吸引与争夺上,达成了短暂的一致,从侧面反映出乱世中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各方势力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为这场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增添了一丝希望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