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原是远古神话歌曲名,经战国楚人屈原重新创作,成为《楚辞》经典。这部作品共十一篇,每篇围绕祭祀神灵展开,包含对神灵的赞颂、祈求及对人世情感的表达。米芾选取《九歌》进行小楷创作,是书法与文学的巧妙结合。在创作过程中,米芾逐字逐句揣摩《九歌》文意,思考如何用书法线条呈现文字意境。
米芾小楷《九歌》被收录于《快雪堂法帖》这一汇刻丛帖。《快雪堂法帖》由冯铨摹刻,将诸多名家书法作品汇于一处。米芾《九歌》在其中的呈现,从选纸到装裱都有严格考量。所用纸张质地细腻,能很好承载墨色,使墨迹清晰不洇染。装裱时采用传统工艺,选用古朴锦缎镶边,不仅保护作品,更增添典雅气息。在拓印过程中,工匠精准把握墨的浓淡和拓印力度,使得米芾小楷《九歌》用墨浓重的特点得以保留,每一笔画的粗细、轻重都如实还原。
米芾小楷《九歌》在点画处理上极具特色。书写横画时,起笔处笔尖轻触纸面,随后逐渐加重力量,行笔过程保持平稳,收笔时迅速提笔,形成干净利落的形态。竖画起笔重按,行笔垂直向下,力量均匀,收笔或顿笔或出锋,富有变化。
米芾小楷《九歌》的章法布局注重整体和谐。字与字之间的间距经过精心安排,既保证每个字独立形态,又使字与字之间气脉相通。例如,一行字中,字的大小、形态虽有差异,但通过间距调节,形成连贯节奏。行列安排整齐,纵向笔画基本对齐,横向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给人规整之感。
米芾小楷《九歌》与他的行书风格差异显著。行书强调速度、力量和自由变化,书写时不受过多约束,能充分展现米芾洒脱性情;小楷则更注重精准与严谨,需在较小空间内精心安排笔画。对于米芾这两种风格的创作,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小楷《九歌》体现米芾全面书法功底,能在不同书体间自由切换,彰显大师风范;也有人觉得,相比其行书的开创性和影响力,小楷《九歌》虽技法精湛,但缺乏突破传统小楷范式的创新,未能展现米芾最独特的艺术价值。这种争议恰恰反映出米芾书法艺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让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探讨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