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挽易昌陶(1915年6月,22岁)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港游, 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菁,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白话翻译:
( 第一重:思君之痛)我深深思念着你,可你再也不会回来。这悲痛让年轻的挚友心碎,哀伤久久不能平息。衡阳的大雁叫声凄厉,湘江的春水又涨起。触景生情,想起你,我独自在南城墙下徘徊。城墙边的野草茂盛,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襟。夕阳西沉,只剩我孤零零的身影。
( 第二重:生死永隔)我们曾约定一起畅游沆港,谁知你竟早早离去。从今以后,生死永隔,夜半鸡鸣惊醒我的梦。鸡鸣声里,恍惚看见你从东边缓缓走来。我伸手想握住你,泪水却模糊了双眼。可惜关山阻隔,骏马难行,只有疾风吹动灵帐。我心中郁结如焚,只能对着群山放声悲歌。
(⚔️ 第三重:壮志同怀)群山苍翠如剑,我多想一试锋芒!东海有倭寇侵扰,北方有仇敌虎视眈眈。谁能挺身而出,荡涤这些祸患?我岂能因出身卑微而退缩!
( 第四重:知音绝弦)可叹你像子期一样早逝,我的琴声从此断绝。琴声断绝最令人心伤,春花也不再灿烂。未来的漫长岁月,还有谁能与我共度一生?我向着灵位敬上一杯酒,黯然望着飘动的铭旌。满心惆怅无处寄托,唯见江天茫茫,水波浩荡。
附:在《易君咏追悼录》中,收录毛泽东同志一副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白话为胡人狡诈反复无常,铁骑践踏千里龙山;血污待洗,独我一人何以救这乱世?生死何须挂怀,人终有一死;奇花刚绽新蕊,偏因你逝去痛失良时。
【注释】《挽易昌陶》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深得悼亡诗之体。出自毛泽东的一封信稿(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品载)。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易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易昌陶,字咏畦,湖南衡阳人。与毛泽东同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三年级学生,于1915年3月因病在家去世。此诗乃学校于5月23日为易昌陶开了追悼会。作者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情怀。
踯躅:徘徊不进。
南城:指长沙城南,湖南第一师范所在地。
限:弯曲的地方;角落。
涔泪:泪落不止。
题:额。
《楚辞·招魂》:"雕题黑齿。
"抗潜:犹汪洋。水深广貌。
汗漫:漫无边际。
皋:岸,近水处的高地。东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蹇:跛足。引申为艰难。
骥足:喻高才。
列嶂:群峰耸立,有如屏嶂。唐李益诗:"列峰高峰举,当空太白低。
"蒨:同茜,草名。其根可作染料。
试长剑:汉王符《潜夫论·考绩》:"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元虞集诗:"试剑丹崖秋隼疾。"此处喻为国效力之意。
岛夷:古族名。古代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的。《尚书·禹贡》:"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对南朝人轻称呼。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文中,常称外国侵略者为岛夷。黄遵宪《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岛夷指法国侵略者。此诗用以指斥日本侵略者。
江荡涤:冲洗,清除。《汉书·谷永传》:"荡涤邪辟之恶志。"子期、牙琴:钟子期、春秋楚人,精于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亡,伯牙谓世无知音,乃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
铭旌:竖在枢前以表识死者姓名的旗幡,又称明旌。
泓:水深。郭璞《江赋》:"极泓量而海远。"
诗眼金句"列嶂青且菁,愿言试长剑"——以苍翠群山喻剑,尽显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锥心,道尽理想同路人的珍贵。
1️⃣ 情感张力:从"涔泪侵双题"的哀泣,到"荡涤谁氏子"的怒喝,展现诗人柔情与血性的交织。
2️⃣ 隐喻精妙:"衡阳雁"象征离殇(范仲淹"衡阳雁去无留意")"铭旌"(丧幡)与"江天"对比,凸显生命渺小,志向宏大
读诗启示
✨ 真正的悼念,是带着逝者的理想继续前行
✨ 个人悲痛与家国命运共鸣时,文字才有穿透时代的力量
#诗词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