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607首
马灯
文/陈革非
荒郊 月黑风高
我提着马灯 踉踉跄跄
我搜索方向
意欲寻一避风之处
马灯以它无形之力
提我前行
我跟着马灯的脚步
它引领我的方向
阳光与我拥抱时
从行文来看,这是一首象征意味非常浓厚的诗,诗歌从“马灯”到“方向”,有着深刻的隐喻。诗中的马灯不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它更是精神突围的象征,它从诗人的“踉踉跄跄”到“与阳光拥抱”,马灯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在诗人的笔下,马灯渐渐人格化的过程,正是诗人摆脱困境的过程。再更进一步设想,在诗人迷茫、疑惑,乃至无助的时候,给诗人施以援手的人,都可以称之为“马灯”。马灯的无形之力到有血有肉的人,其实是诗人向心力的一种表现,这种力让阳光的出现成为必然。接下来,对这首诗的文本进行细部分析。
先看一二节,诗人先是交代了人生困境和此行目的,是写实的表现形式。首先,荒郊、月黑风高、踉踉跄跄,这构成了诗人生存困境的图景,不仅画面感强,结合下文来看,更突显了诗人从困境中突围的决心和勇气。在这个时候,马灯的出现,是黑暗中的萤火,是代表着希望和光明的精神合力,这给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从诗人搜索方向,到避风之处,马灯不仅是陪伴,更是指引,象征意义很自然地带出。
第三节写“马灯以它无形之力/提我前行”,诗人在此强调了马灯与自己的亲密关系,因为有马灯的陪伴和引领,这无形之力成为诗人前行的保证和最坚实的后盾。此时的马灯慢慢被诗人人格化,有了精神的作用力。
再是第四节“我跟着马灯的脚步/行进在”,从这里开始,马灯彻底人格化,我们能想象这样的画面:马灯在前面走,诗人在后面走,这就是马灯的引领作用。在此,诗人特意在“行进在”分行分节,是为了强调下文的方向,加强了马灯的指引作用,马灯成了行进在正确方向上的有力保障。它不仅照亮行进的路,而且指引诗人行进的方向,这已经是人类的能动性了。
接着,在第五节中“阳光与我拥抱时”,采用同样的方式分行分节,一方面说明诗人已经从黑暗中脱困,迎来光明。更重要的一面是,此刻的马灯像一个功成身退的干将,只是静静地站在路旁看着诗人与阳光拥抱。这样的结尾给了读者诸多联想,此时的马灯是否觉得被抛弃,还是非常明白自己的位置,有自知之明,或者说,知道自己的使命已完成,知道何时该抽身离开了。
笔者更倾向一种正向的联想,从整首诗的脉络来看,马灯一直是正能量的体现,诗人写马灯,实际上也是为了歌颂马灯。诗人用特殊的分行方式断句,重在突显马灯的位置,有着极强的感情色彩。所以,完全有理由认为,马灯就是一类人的象征,他们团结在诗人的周围,适时地出现,助力诗人从困境中解脱。这首诗的书写,表面上看是在写脱困,实际上是感情的抒发,对像马灯一样的朋友的赞颂,马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代名词。
从创作上看,此诗有着个性化地构思和结构,让如此简短的诗歌有了更强的情感爆发力,诗歌的象征意义得以更加强化。诗歌内容虽然朴实无华,但是独特的语言排列组合,让诗歌的生命力有效地被激发,从马灯到人的联想,完成了马灯最后的升华,意义深远。诗歌结尾更是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类诗歌的写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陈革非,网名:漾漾得逸。湖南邵阳市人。深圳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多网刊与纸刊,并有获奖与入选刊。現为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