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孔学堂讲坛”迎来第1113场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于海带来《最爱我们的国歌》专题讲座,引领数百名观众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家国情怀,以国歌精神带来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讲座现场,于海从国歌的概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发展历程、国歌的崇高神圣与至高无上、国歌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代表国家形象的四个标志是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于海看来,国歌是国家的声音标志和象征,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音乐经典。
世界各国的国歌虽各有特色,但近代以前,中国却一直没有真正属于国家的礼乐标志,“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海讲述了国歌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饱含深情地介绍了聂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一生,并鼓励在场学子们向革命先烈们学习。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中饱含的深刻情感也让其从诞生就广为传唱至今。
于海认为,国歌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国歌,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义务。对任何不尊敬国歌的行为,每位公民都有义务和权利予以制止和纠正。
于海不仅深情讲述了国歌和国歌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和激情澎湃的历史瞬间,还与大家分享了他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讲述了他坚持十年为国歌立法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一位艺术家以毕生热忱践行爱国使命的赤子之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讲座最后,在于海的现场指挥下,全场观众肃立,学子们行少先队员礼,在高唱国歌中,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高昂的旋律、铿锵的节拍、鼓舞人心的歌词,令在场的所有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来自乌当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代琳说:“现在很少到公共场合唱国歌,今天这样的大合唱让我很震撼,于海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国歌的诞生以及国歌的意义,我觉得受益匪浅!”来自清华中学的初一学子肖雅蕊说:“国歌的历史非常深厚,我们在唱的过程中也应该回忆这段历史,理解它深层的意义,最后大家一起合唱的时候,我内心非常震撼也非常自豪。”学子张云帆表示,今天的讲座让她理解到了国歌的深层含义,更加深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作为经常参与孔学堂活动的粉丝,她也对孔学堂点赞,“这些文化活动我非常喜欢,每次都能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这场讲座是贵阳孔学堂系统性地推动国歌文化传承的举措之一,2024年8月22日,“国歌主题文化于海工作室”在贵阳孔学堂挂牌成立,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首届“国歌主题文化讲习班”, 构建了“1个核心平台+10个区县分团+50个基层教唱点”的立体网络,来自机关、学校、社区共150余位学员参与学习。还组建了“歌唱祖国红色歌曲传唱团”,深入党政机关、企业、社区开展了53场“音乐党课”“沉浸式宣讲”,线下惠及群众上万人次,同时,依托甲秀新闻APP文明实践云平台,云端活动触达突破12.3万人次。对此,于海表示:“国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中国人,都要爱我们的国歌,都要唱好我们的国歌,传承我们国歌的精神,希望通过工作室能让更多市民在参观、学习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贵阳正以多元实践推动国歌精神深入人心,从开阳县“千人大合唱”到筑城广场的激昂展演,从社区“零距离”教唱到红色教育基地的历史场景还原,国歌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
文/舒锐 图/杨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