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当代散文|麦场扬歌

发布时间:2025-06-02 14:55:15  浏览量:20

文/平书宪

麦场扬歌,这是一首镌刻在岁月里的农事长调。当记忆的风掠过时光的麦垄,家乡那片金黄的麦场便在我的心底徐徐铺展。飞扬的麦粒、交错的木杈、起伏的扫帚,合奏出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每个音符里都浸润着乡亲们汗水的咸涩与丰收的甘甜,在时光的长廊中声声回响。

扬场是传统农耕里最富仪式感的丰收盛典。金黄的麦子收割后,一车车运往麦场,经过解捆摊晒,碌碡碾轧,挑走麦草,那堆混杂着麦粒、碎壳与尘土的“大杂烩”,静静等待着一场华丽蜕变,而扬场便是这场蜕变的关键。

木杈扬起的不仅是饱满的麦粒,也是农人们一整年对丰收的炽热期盼,更是他们向土地与自然交出的完美答卷。木锨翻动时沙沙作响,扫帚起落间簌簌有声,与人们的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麦收时节最为动人的旋律。

扬场,倚仗的是风的力量,更是人与自然的默契。麦场上只要麦堆隆起,有经验的老农便成了敏锐的自然观察者。他们目光紧盯着树梢的摇曳,甚至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感受风的方向与力道。一旦察觉到风能吹动树叶,风力渐强,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那粗犷而喜悦的吆喝声便会划破村庄的宁静:“风来啦,扬场喽!”这声吆喝宛如乐章的前奏,瞬间点燃了麦场的热情,男女老少纷纷奔赴“战场”,各就各位准备奏响这场丰收的赞歌。

我的爷爷是十里八乡公认的扬场高手,在生产队时就以精湛技艺闻名,因此能拿到村里最高的10分工分,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过6分。每年麦收仿佛是老天爷特意为爷爷准备的舞台,他一边耐心地给小青年们讲解扬场要领,手把手示范,一边不自觉地用余光瞥向一旁围观的媳妇们。而奶奶总是站在那群人里,眼神中满是骄傲与信任,那目光是爷爷最坚实的后盾,也是麦场上最温柔的和声。

扬场过程中,“打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麦粒飞扬落下的瞬间,持扫帚的人要精准扫去麦余和麦糠。爷爷最信赖的搭档是村里外号“二辣椒”的兆起叔,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木杈扬起的弧线与扫帚落下的轨迹,交织成麦场上最美的韵律,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赞叹。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村里的年轻人如同春日破土的新芽,渐渐掌握了这门古老技艺,传承着农耕文明的薪火,让这曲麦场之歌得以延续。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麦收时节热火朝天的集体扬场场景。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如矫健的山鹰,敏捷地登上麦堆,站在风头,手持木杈,目光如炬地盯着风势。紧接着,他们奋力抄起带壳带草的麦粒,用力向上抛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劲风掠过,“唰唰唰”的声响此起彼伏,金黄的麦粒如欢快的精灵,轻盈地飞向远方。风不停,木杈与木锨也不停,麦粒笔直落下,而麦壳、碎草和尘土则随风飘散,洋洋洒洒地飞向远处,铺成一片朦胧的金色薄雾。对面,有人顶着草帽,弯着腰,手持大扫帚,在麦粒堆上有节奏地起落,将顽固的杂物扫向一旁。这一幕,恰似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出,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乐手,用自己的方式演奏着丰收的喜悦。

扬场分“粗活”与“细活”。先用木杈扬大余子,借风势除去大块杂物,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细活,才真正考验技艺。爷爷总会脱下粗布褂子,脖子上搭着白羊肚毛巾,手持木锨,仔细铲起麦粒,一遍又一遍地翻扬,不放过任何一粒夹杂其中的杂物。当最后纯净的“红麦”堆成小山,这场与风共舞的丰收仪式才算圆满落幕,也为这首麦场之歌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小时候的我,对扬场充满好奇,无数次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动作,到了我手里却总是笨拙无比。大人们扬起的麦粒如扇形般散开,而我扬出的,要么是一团,要么是一条,杂物根本吹不走。累得满头大汗、灰头土脸的我,最终只能无奈放弃。那时我总想着,等我长大了,有力气了,一定能像爷爷一样,成为扬场的行家,在麦场之歌中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后来,我考上了县城中学。临行前,爷爷紧紧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娃啊,好好读书,扬场这活不学也没啥,只要你有出息,能为社会做贡献,比啥都强。”随着学业日益繁重,麦收时节学校也不再放假,我渐渐远离了麦场,跟爷爷学扬场的愿望也被搁置在时光的角落。再后来大学毕业我留在城市工作,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曾经熟悉的麦收场景,也慢慢成为模糊的轮廓,那曲麦场之歌似乎也渐行渐远了。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机械化席卷乡村,那些曾经喧腾的扬场景象,终已成为我记忆深处的珍藏。然而飞扬的麦粒、爷爷专注的神情、麦场上起伏的笑语,依然清晰如昨。麦场扬歌,一首用汗水与希望谱写的乐章,它唱尽了农耕岁月的艰辛与欢欣,也唱出了人与土地、与风最深的默契。如今扬场的身影虽已远去,但所承载的敬畏自然、勤勉奋斗的精神,早已深深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土地的馈赠和先辈的足迹。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是血脉的印记,更是心灵永恒的归乡之歌。

作者简介 :平书宪,笔名丛笑,山东菏泽人,现居济南,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章”获得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诗歌》《散文选刊》《美文》等,多部文学作品获奖并入选图书年选。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标签: 丰收 麦粒 扫帚 散文 麦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