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歌剧话剧

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雲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联翠篇十八首大湾越义

发布时间:2025-06-03 11:24:48  浏览量:16

铁马踏破九霄寒,

狼烟卷处百城残。

黄旗猎猎遮星斗,

赤血滔滔染碧澜。

虎兕闻雷齐啸谷,

龙蛇磨甲欲掀山。

今朝共举擎天帜,

敢教日月换新天!

注:诗中“铁马踏破九霄寒”暗喻清廷镇压之酷烈,“黄旗猎猎”既指义军旗号又含五行克金之意,“虎兕龙蛇”喻各路豪杰。尾联“擎天帜”与“换新天”形成时空呼应,既展现大湾聚义的磅礴气势,又暗藏改朝换代的历史隐喻,较传统起义诗更具天道轮回的哲学意味。

第五回

于幺妹怕事悔婚

王阳德大湾聚义

玉娥正好听到他俩对话,过来道:“你大哥舍得……”

恰在这时,只见河对面一骑红尘,快马飞也似的驰来。

垚坤心里一惊!“不好!难道昨晚之事走漏了风声?”

喊声:“垚乾,准备家伙。”

只见来骑飞也似奔来,跨过三孔桥,转舜间已到得镇中,直往黄员外家闯。

只见那人浑身上下,灰头土脸,灰人一个。见到垚坤,双手抱拳,行拱首礼。

垚坤赶忙回礼,问是何由?

那人怀中取出书信,赶紧呈上,说明来意。原来是大湾王阳德来书,邀他共同起事。

垚坤看完,喜出望外,高兴地叫声:“天助我也!”

“弟兄们!好事啊!好事!

王阳德在大湾也起事了,派人来联络我们,你们给我好生招待来使,待我修书一封交来使带回。”

不一会自己赶紧修好书交来使带回后道:“弟兄们抓紧准备物资,安派各自家小我过几天就要开拨,赶到大湾聚义去。”

言毕又道:“弟兄们!好呀!真是连续起义兵连出,不灭大清誓不休。大湾王阳德前几天就起义了,来信邀我赶赴大湾会盟。”

《史作》

血沃中原千垄裂,

烽烟骤起万山摇。

寒鸦犹带残阳噪,

野火偏从朽木烧。

犁头铸剑星辰黯,

黄巾侵城日月飘。

莫道苍生无义胆,

敢将碧血补苍穹。

注:诗中“犁头铸剑”暗喻农具化戈矛的觉醒,“黄巾侵城”借指古代农民起义。末句“待重修补苍穹”呼应“不灭大清誓不修”,以苍穹喻王朝秩序,碧血染天象征民众以生命重铸山河的决心。全篇通过寒鸦、野火等萧瑟意象,烘托出起义军在腐朽王朝中迸发的炽烈抗争。

黄员外道:“好呀!那地方偏僻,不比我们这地方人多嘴杂,容易败露,加上新起,人手不够,大家凑在一起,力量雄厚,免得受官军欺负。”

垚坤道:“大家赶快收拾东西,主要把吃穿的东西都带上,我正愁力量薄弱,如何应对官军?

这下好了,我们干脆明天就赶去大湾会盟,免得夜长梦多,被官军围住不好办。”

众人齐声好!“先把势力壮大了一切都好办。”

再说者相大湾因何反了王阳德?

原来清查反叛一锣众响,各地风行。

者相大湾:地处北盘江江边,那里地劈ー弓,江水迴还,在那里荡起个迴水湾,形如小岛,状如港湾。俗称‘大湾’。

岛上ー年四季,鸟语花香,ー片绿洲悬于岸边,为鹦鹉栖息之地,老鹳窝居之乡,人称鹦鹉洲。

洲人王阳德,原本都是跟随杨树森一起起义的好汉,响应白旗军起义的将领。

当初杨树森叛变降清时,他正跟随马河图转战新城,后金万照战败,宣布投降,他各自回家隐居。

有《大湾赋》为证:

赋曰:

黔地多奇气,

盘江绕翠屏。

者相之北,

有大湾兮!

形若弯月抱珠,

势如玉带环瀛。

波光潋滟处,

孤屿浮烟霞;

崖影嵯峨时,

千峰列画屏。

春来桃李绽芳甸,

秋至稻粱翻金浪。

渔舟唱晚惊鹭起,

牧笛穿云伴鹤鸣。

斯乃钟灵毓秀之地,

藏龙卧虎之境。

然乾坤多劫,

烽火曾燃。

有王阳德者,

本草泽英豪。

初举义旗从白帜,

功封虎帐列前旌。

奈何运移汉祚,

兵溃新城。

碧血染江流,

忠骨瘗荒岭。

未料雄鹰铩羽志犹在,

蛰鳞得雨气复生。

期年重振风云色,

自号国师掌帅印。

联袂王垚坤,

聚义旗于丛莽;

建制大同国,

树日月于边庭。

虽曰天命难违终成史,

却留浩气贯长虹。

至今凭栏望,

犹见当年战舸痕。

江声似诉兴亡事,

山色还凝剑戟魂。

古渡石阶苔迹浅,

残营锈甲土花深。

莫叹霸业随波逝,

且看新荷满绿汀。

江山代有才人出,

明月千秋照古今。

注:赋中"白帜"指白旗军,"大同国"为王阳德二次起义建立政权,通过山水意象与历史事件交织,既展现大湾自然之美,亦勾勒出乱世豪杰的跌宕命运,尾段以景结情,暗含对天地永恒与人间沧桑的哲思。

这时的王阳得都巳是三十老几,四十岁左右的人了,那些年征战不休,还没有来得急婚配。

白旗兵败回乡闲暇,经人牵线,这个开言惊四座,若吟鬼神愁的乡中有名才子,认识了董菁江边鸳鸯浦于家聪敏秀惠的幺姑娘于幺妹。

这庄婚事开始时,本来于家看他品貌端正,年气虽然大了点,但是余家一看,这人可是个人中之龙,全家皆大欢喜,姑娘也很乐意。

正待准备完婚之际,突然清查反叛的告示下来了,于家怎不知道这个赫赫有名的白旗人物,当初白旗兴旺时,这样的人物一般人家的姑娘想挨个边,那都还得考虑考虑。

白旗兵败,这王阳德虽说是个落架的凤凰,可是没有遭受打击,在乡中多少有点名气和余威,加之是乡中名士,因此赢得了董箐鸯鸯浦,乡中名媛于幺妹的喜欢。

鸳鸯浦,地处北盘江边,清水江和北盘江交汇处,山水秀丽,鱼浦浪滉,

是一个:

水网交错,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水翻鸭绿,

山礨螺青,水流平缓,

江宽湖平的美丽水乡。

于家就座落在四面山光照,三江水影清的有名的鸳鸯浦,三江口交汇地方。

于父文龙,乃乡中富户,地主老财。无子祀,生有五女,颇有姿色。

乡中戏称,一龙生五凤,五朵臭牡丹。前四个皆无多美,但也无多丑。惟这幺姑娘生得秀气水灵,美而且贤,乃人中之凤,于老汉奉为掌上明珠。

既是明珠,岂可暗投。于是这于幺妹择婿,讲究过度,正是青春年华时,

她却:

过尽千帆皆不是,

捡尽寒枝不可栖。

后人有诗《戏题于氏幺妹》

诗曰:

星眸藏瀚海,霞影漾长空。

何故偏栖冷,冰心淬玉容。

风揉眉黛翠,月淬鬓云浓。

一笑醉三季,孤枝绽霜锋。

注:诗中“星眸”、“霞影”以天地造化为烘托,展现其超凡姿色;“冷枝”、“冰心”暗合“拣尽寒枝”之典,既显孤高又含挑剔;尾联“醉三季”对应“过尽千帆”,“孤枝绽霜锋”则隐喻因过度抉剔而错失姻缘,反衬其清冷绝艳之美。全诗通过多重意象叠加,构建出立体饱满的古典美人形象。

一晃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望穿秋水,等落花红。

好不容易才寻到这么个腰杆上挂大锣,响噹噹的人物。

于老汉高兴,幺妹喜欢。

王阳德老果瓜熟,

甜蜜满意。

鸳鸯浦,

鹦鹉洲。

郎在江上头,

妹在江下头。

同饮一江水,

共宿砂矶头。

佳气溢芳甸,

宿云荡鹉洲。

俩个经常吟唱,乐呵于这清水江边。

这日春和日暖,大地复舒。王阳德划着一叶扁舟,

穿过花世界,划破水雲天。

江水似有意,高雲共欢心。

阳德一路正哼着大江东去,小河春回……,做着抱得美人归的美梦。船上装载着一船彩礼,正准备到于家纳彩,举行婚礼,完其大婚时,

熟料:

还未出门三五里,

正遇于家亦划着船,

载着彩礼,前来退婚来了。

有《闻余氏退婚》为证:

诗曰:

彩舟载梦浪头新,

忽遇朱舷逆桨频。

锦盒方开珠玉碎,

红笺未展墨痕皴。

白旗旧印眉间锁,

青案新霜鬓角银。

最是寒江明月夜,

空留双桨打浮萍。

注:诗中“彩舟”、“朱舷”暗喻两家本欲结亲的喜庆,“锦盒”、“红笺”象征婚约信物。“白旗旧印”直指王阳德前朝身份,“青案新霜”暗示余家迫于时局退婚。尾联以寒江明月、空荡浮萍作结,既烘托出物是人非的苍凉,又暗含对命运无常的喟叹,将个人情殇与时代巨变交织成深沉的历史回响。

阳得听得,正似当头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浑身顿起鸡皮疙瘩。

(一)

一场婚彩路,

化作清瑶流。

迎来太古雪,

四壁清凉冰石心。

(二)

一瓢冷水从天降,

浇了一个透心凉。

好似寒冬腊月落盘江,

宛如盛夏三伏浮赤壁。

赏析:这幅下联以“盛夏三伏”对“寒冬腊月”,通过季节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浮赤壁”与“落盘江”好似输了一战争。

(三)

凤归鸳鸯浦,

鹤回鹦鹉洲。

孤凤从天落,

独鹤隔涧飞。

(三)

郎在江上愁,

妹在江下忧。

绿萍与菏花,

同此一江中。

(五)

風吹荷叶动,

绿萍西复东。

众叶全吹落,

始知寒风凶。

(六)

四海变秋气,

一叶独难撑。

不因高枝被吹折,

也应回首顾螳螂。”

王阳德没好气地吟着:

老岳母说话都还很客气,老岳母道:“孩子,不是我们家嫌弃你什么?对你这个人来说,我们家没得啥说的,只是你原先参加过叛匪的那个案子要发,为了我们女儿的前程,所以只好对不住你了。”

风声日益紧,

婚事难复论。

性命忧关事,

火子落脚背。”

阳德本是个通情达理的大丈夫性格,心想:“人家说的也是正理,退就退吧!

人生非草木,

寒暑不移心。

大丈夫只愁功名不就,

何愁一女难求。”

那幺妹看着阳德,确是一品好人才,心中有不舍之意。“但是追查反叛风声日紧,大祸马上临头,我还能睁着眼睛去跳岩吗?不能,千万不能。”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当时嫁与君。

与君一但为夫妻,

千年万载亦相随。

阳得无可奈何,收回彩礼,看着一船彩礼发呆,

虽离袖底入匣中,

不用还与旧时同。

眼前多少难堪事,

自古男儿当自強。

于是慷慨地将这庄婚事退了。阳德自己暗道:“我这个情形,这不是和尚脑壳的虱子明摆着吗?而且现在杨树森又在台上,我这些个有名人物,且有打得脱的道理。

罢了!罢了!眼看就要鸡飞蛋打了,还结什么婚?马上就要被追得脑壳昏。连自己都顾不了,何必连累别人。”

吟道:

失运应须荒八宅,

男儿安能恋池凰。

驳转船头,艰难地向上游缓缓划去,一路恋恋不舍地回头瞧幺妹……

正是:

人心难诂,

天变一时。

高秋来寒气,

大地起凄风。

没过几天,乡中果然接到追查令。新任停目不愿通融,于是王阳德开始东躲西藏了几天。

可是各处追查得紧,而且各家各户都在追查,亲朋好友也怕受株连,不敢收留。

是啊!“他们也是连自己都还无法自保,更何况别人。这可如何是好?”

吟道:

退婚无奇空废神,

文思回顾天地窄。

落花轻舞随风去,

流水低吟噩耗来。

阳德思绪万千、这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况且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得谋个善策,长远之策。”

心里暗暗忖度道:“这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特别的是我这等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更是杀头的对像。”

思绪万千,可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孚找到原部下王左,与其商量道:“事急也!兄弟,如今官家追查得紧,如之奈何?”

王左者:乃者相坡哈人也,自幼读书,书读得不算多,但在村里也堪称小秀才一个。

生得灵牙利齿,眉秀目清,五尺来往个子,才貌具佳,颇能识文段字。到了十八九岁时,向父亲提出要拜师学武。

其父道:“你不好生学文,书读得个半生不熟的,搞得个文不文,武不武的,有什么用场。尚若有一天能当个将军呀、什么的?届时还要请个军师,做什么事都要听军师的。”

王左道:“所以有文无武当不了将军,有武无文只能是一勇之夫,成不了气候。因此只有文武双全之人才是最有用之人。”

其父听他说得言之凿凿,不无道理,于是便允了他。

王阳德也是个文武全才,所以他两个正因为都有文化,谋起事情来总是情投意和。

当下两人在王左家暗里商讨,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唯一的出路还是举旗造反。

王左道:“大哥,早死晚死都是死,如果不起事,则人如刀俎,我为魚肉。届时只能任人宰割。

反正早死晚死都是死,要死也得打个望天锤。我倒是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死在刑场上。大丈夫宁愿轰轰烈烈地死,也不愿在那刑场上跪着让人处死。”

阳德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双方商定,各自分头行事,复窜连旧部,得叁仟余众。全部到大湾阳德家集结。

当下阳德看到一时聚得这么多人马,心里顿时高兴,

(一)

雨笠烟蓑田舍郎,

战袍一件已珍藏。

高歌畅饮自翩翩,

嫦娥月里笑嫣然。

(二)

解甲归田才半载,

闻道清匪令下来。

聚贤堂上酒未冷,

梓里齐唤官差忙。

既入罗网难解之,

亡羊深恨补牢迟。

重上高堂拜老母,

复到乡里呼同盟。

列位看官,你道他二人为何这么快?几天时间便集结得这么多人马?原来这些人都是官家的通辑要犯。

本就在那里东躲西藏,如热锅上的蚂蚁,巴不得哪里有个地缝,跳进去躲藏起来,让官家抓不着。

如今有了这么个好去处,正好似天上降下及时雨,久旱逢甘霖。

于是有很多人背着盘餐饭米,带着妻子儿女,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他们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唯恐晚了会失去机会似的,实则是怕晚一步就会被官家抓住。

于是大湾这个小山村马上就沸腾了,大湾不得了!

一下子集结了这么多人,每天不要讲吃饭,就是喝水,井都要被喝干。幸好这里正在那盘江边上,花江岸边。

当下王佐对众人道:“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黄瓜无架瘫在地上,缺轮子的车怎能上路?

王大哥你就称王,领着我们大家伙干吧!我们听你的。”

欲知王阳聚义后是何情形,且听下回分解。

标签: 美文 大同 经典美文 王屯传奇 美文诗词歌赋
sitemap